小時候,春暖花開的陽春三月,我家土屋的屋檐下燕子飛回來了。燕子飛回來之后,就融入了我的生活,我每天上學(xué)前或放學(xué)后,總愛坐在小凳子上,呆呆地久久地仰頭看燕子爸媽養(yǎng)兒育女。從最初的下蛋,到后來的孵化,再到后來的喂乳燕、教乳燕出窩,教乳燕試飛,直到帶著它們的孩子們遠(yuǎn)走高飛,到外面闖世界去。一對燕子爸媽,精心飼養(yǎng)著四五只小寶寶,寶寶緊緊地擠在一起,等著爸媽的喂食。燕子爸媽飛出去一陣子,嘴里銜著小蟲子,飛回來了。每當(dāng)燕子爸媽飛臨的時候,乳燕們都極力地抖動翅膀,張大了嘴巴,并發(fā)出了叫聲。別看乳燕不大,它們的嘴巴張開了可是驚人,似乎整個頭,就只有一張嘴的樣子,而且乳燕的嘴,跟爸媽的顏色不同,色彩較淺,邊緣呈淡淡的黃色,變得非常顯眼。觀察久了,這些乳燕的生活,竟使我產(chǎn)生一種驚悸,我發(fā)現(xiàn)在那一窩初生的乳燕之間,居然也存在著激烈的生存的競爭。至于那張大嘴巴、高鳴乃至抖翅的動作,則是為了吸引燕子爸媽的注意。燕子畢竟是燕子,觀察中我發(fā)現(xiàn),它們多次喂同一兩只乳燕,因為那兩只乳燕嘴張得特別大,聲音特別響,翅膀抖得特別兇,但有一只乳燕,個子小,叫聲低,半天吃不到一口,真是讓我發(fā)急,真想替那只吃不到食物的乳燕鳴不平,還想替它求求燕子爸媽別偏心!看的時間久了,我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你為什么不大聲叫,拼命叫呢?你瘦成那個樣子,不長個子,只怪你自己??!不知是哪一天,那只吃不到東西的瘦小的乳燕不見了,剩下壯碩的幾只,被喂得更結(jié)實,終于它們站在燕窩邊上,躍躍欲試學(xué)飛。幾天后,開始從窩里飛到我家近在咫尺的棗樹上,來回飛。又一個幾天后,它們出窩了,匆忙的沒來得及跟我告別。過去好多年了,每每想起那只在激烈爭食中被餓死的乳燕,我的心里都不是滋味。怪燕子爸媽狠心嗎?也怪也不怪,它們畢竟是燕子嘛!要怪就怪那只乳燕,為什么不向身邊爭食吃的兄弟姐妹們學(xué)學(xué)呢?為什么一次吃不到,兩次吃不到,還是那么文質(zhì)彬彬呢?你為啥不抖翅膀、張大嘴、大聲叫呀!老家的燕子,不是老師的老師,告訴我們了一個生存之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叫的燕子有蟲吃!”要想生存,學(xué)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