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我養(yǎng)成了記日記的習慣。日記里有我的坎坎坷坷,日記里有我的大風悲歌,日記里有老師和同學鮮活的音容笑貌……
——李現(xiàn)通
今天是全體高二學生報到的時間。早早吃了飯,到學校報到。昨天進國送給我的,是報道通知,不是開學通知,相當于我們又被“偃師縣第二高中”重新錄取了一次,而緱氏高中已經(jīng)成為歷史。
到了學校才知道,我們是原班人馬全部升入二年級,只是班里增加了十七名其他高中的同學。班主任是高一時教我們化學的李鐵撬老師。見到了來報到的董漢卿、盧紀超、費進國、朱宏斌、王應(yīng)欽等同學,說笑了一番。
我們來到分配的教室里??吹嚼锩娌]有桌凳,空蕩蕩的。這時,班主任李老師過來,讓漢卿、紀朝等幾個同學和他一起去后勤處搬桌凳,讓我接待來報到的同學們。
同學們是陸陸續(xù)續(xù)來的,有緱氏高中原845班的同學,也有顧縣、府店、佛光高中來的新同學,我在本子上一一記下他們的名字,最后交給班主任。
顧縣來的任琳娜、董培紅同學穿著入時,落落大方,有一種城市學生的氣質(zhì)。尤其是任琳娜,天然純凈,活潑開朗,是那種讓你見了就會眼前一亮的女生。新同學中還有一位叫張向陽的,記下名字后,我們聊了會兒。他說,前幾天,他們顧縣高中進行了選拔考試,選出了成績好的幾十個同學來到了這里,余下兩個班繼續(xù)在顧縣高中學習。他說,你們緱氏高中的人,全部留下了,而我們?nèi)咧?,只有一少部分人成為二高的學生,這不合理啊。我說,是啊,你說得對。
不過,選拔考試后,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進入二高,成績稍差點的同學留在原地,按這個規(guī)定,緱氏高中的同學留在原地,不還是留在這里嗎?
我們延長這么多天才開學,估計領(lǐng)導們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
上午預(yù)備鐘后,班主任李老師說,現(xiàn)在排座位。
同學們都站在教室外,我向李鐵撬老師說,能不能讓我坐在靠近教室門的位置,出入方便些?李老師站在教室前門口,向里面一指:我給你準備好了,就坐在那里。我一看,有點不相信他說的,那是第一排從北邊數(shù)第三個位子,緊挨著講臺。教室門在南邊,這里進出都要從講臺上翻過,我要架著雙拐進出,沒法翻過高高的講臺,只能繞到教室后面,轉(zhuǎn)大半個教室,從后門進出。所以,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最不方便的座位。別的同學也都不喜歡坐在這里,雖然他們腿腳靈便,可以翻越講臺進出。但這個座位看黑板太仰臉,吃粉筆末也最多。
我向李老師說進出不方便,請他給調(diào)換一下。李老師兩手一攤,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說,都像你這樣挑三揀四,我這個班主任怎么做?
我想也是啊,自己不能借身體搞特殊,就讓云龍把我的書和文具盒放到新座位上。
我的新同桌是劉宗奇同學,個子不高,白白的臉,很愛笑,學習一般,脾氣很好。
現(xiàn)在教我們數(shù)學的是王萬秀老師,家是新安縣的,三十多歲,個子不高但很精神,說話稍帶沙啞的口音,吐字清晰,思維敏捷,我很喜歡聽他的課。
高二上學期的數(shù)學課程,我在麥假暑假已經(jīng)自學完了,下學期的內(nèi)容也已經(jīng)自學了大半。但我在課堂上仍然認真聽講,我把現(xiàn)在聽講和做習題,當做是第一輪復(fù)習。因為跑得快了點,不理解的知識點,不會做的數(shù)學題,也漸漸多了,我就隔三差五地找王萬秀老師或者劉建國老師。
今天午飯后,我又來到王老師的住室,掏出一個小本子,請他給我講幾道題。這幾道題都不是現(xiàn)在課堂上講的內(nèi)容,但對王老師來說,都是小菜一碟。王老師給我講題,不需從頭到尾一步不落地講完,他只說一兩個關(guān)鍵點,我就豁然開朗了。
初中的時候,請教李延江、康維華、高彥君等幾位老師,也是這樣。我曾經(jīng)給王老師說過明年準備參加高考的打算,王老師很支持。今天,他問我學習的進度如何,有什么困難沒有。我說,學習新的內(nèi)容,單看課本有些吃力,想看看教參,不知他有多余的沒?王老師說:我教過多年畢業(yè)班,有幾本教參,你拿去看吧,看不懂的地方,就來問我。接過王老師的兩本教學參考書,心花怒放。
二排右三為王萬秀老師
班里的學習氛圍明顯比一年級時好很多,我覺得這主要得益于新加入的同學。他們來自偃師南部的幾個公社,都是原學校的尖子生,他們學習努力,思維活躍,信息靈通,見解新鮮,給原來的八四五班注入了一種新的活力。
我從此打消調(diào)班的念頭,一心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