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隱 王憲 屈遵 張蒲 谷渾 公孫表 張濟 李先 賈彝 薛提
宋隱,字處默,西河介休人也。曾祖奭,晉昌黎太守。后為慕容廆長史。祖活,中書監(jiān)。父恭,尚書,徐州刺史。慕容俊徙鄴,恭始家于廣平列人焉。隱性至孝,年十三,便有成人之志,專精好學(xué),不以兵難易操。仕慕容垂,歷尚書郎、太子中舍人、本州別駕。太祖平中山,拜隱尚書吏部郎。車駕還北,詔隱以本官輔衛(wèi)王儀鎮(zhèn)中山。尋轉(zhuǎn)行臺右丞,領(lǐng)選如故。拜以老病乞骸骨,太祖不許。尋以母喪歸列人。既葬,被徵,固辭以病,而州郡切以期會,隱乃棄妻子,間行避焉。后匿于長樂之經(jīng)縣,數(shù)年而卒。臨終謂其子侄等曰:“茍能入順父兄,出悌鄉(xiāng)黨,仕郡幸而至功曹史,以忠清奉之,則足矣,不勞遠(yuǎn)詣臺閣??秩瓴荒芨毁F,而徒延門戶之累耳。若忘吾言,是為無若父也,使鬼而有知,吾不歸食矣。”有五子。
第三子溫,世祖時徵拜中書博士。卒,追贈建威將軍、豫州刺史,列人定侯。
溫弟演,顯祖初從征彭城有功,拜明威將軍、濟北太守。
演子鮒,字伯魚。州別駕。
隱弟輔,字處仁。少慷慨有大操,博覽群書。州辟別駕。早卒。
隱叔父洽,為慕容垂尚書。太祖之圍中山也,洽率所領(lǐng)專守北圍。當(dāng)洽所統(tǒng),官軍多被傷殺,太祖特深忿恨。及城平,遂殺之。子順、訓(xùn)并下腐刑。
洽第四子宣,字道茂,時年數(shù)歲,親人竊逃以免。后與范陽廬玄、勃海高允及從子愔俱被徵,拜中書博士。尋兼散騎常侍,使劉義隆。加冠軍將軍,賜爵中都侯,領(lǐng)中書侍郎,行司隸校尉。真君七年卒,贈司隸,謚簡侯。
子謨,字乾仁,襲爵。卒于遼西太守。
子鸞,字珍和,襲爵。東莞太守。
鸞弟瓊,字普賢。少以孝行稱,母曾病,季秋之月,思瓜不已。瓊夢想見之,求而遂獲。時人稱異。母終,州郡屢辟,皆不就。卒于家。
子仲美,武定末,尚書水部郎。
王憲,字顯則,北海劇人也。祖猛,苻堅丞相。父休,河?xùn)|太守。憲幼孤,隨伯父永在鄴。苻丕稱尊號,復(fù)以永為丞相。永為慕容永所殺,憲奔清河,匿于民家。皇始中,輿駕次趙郡之高邑,憲乃歸誠。太祖見之,曰:“此王猛孫也。”厚禮待之,以為本州中正,領(lǐng)選曹事,兼掌門下。世祖即位,行廷尉卿。出為上谷太守,加中壘將軍,賜爵高唐子。清身率下,風(fēng)化大行。尋拜外都大官,后為中都。歷任二曹,斷獄稱旨,進爵劇縣侯,加龍驤將軍。出為并州刺史,加安南將軍,進爵北海公,境內(nèi)清肅。及還京師,以憲元老,特賜錦繡、布帛、綿彩、珍羞、禮膳。天安初卒,年八十九。贈鎮(zhèn)南將軍、青州刺史,謚曰康。
子崇,襲。早卒。子仲智襲。歷中山侍郎、安西將軍、纓州刺史。有清平之稱。
崇弟嶷,字道長。少以父任為中書學(xué)生,稍遷南部大夫。高祖初,出使巡察青、徐、兗、豫,撫慰新附,觀省風(fēng)俗。還,遷南部尚書,在任十四年。時南州多事,文奏盈幾,訟者填門。嶷性儒緩,委隨不斷,終日在坐,昏睡而已。李訴、鄧宗慶等號為明察,勤理時務(wù),而二人終見誅戮,余十?dāng)?shù)人或黜或免,唯嶷卒得自保。時人為之語曰:“實癡實昏,終得保存。”加散騎常侍,右將軍,賜爵東平侯。未幾,拜安東將軍,進爵樂安公。出為持節(jié)、鎮(zhèn)西將軍、秦州刺史。改為華山公,散騎常侍如故。后入為內(nèi)都大官。卒。
子祖念,襲爵。官至東平太守。例降爵為侯。卒,贈寧朔將軍、光州刺史。
子慶鐘,襲爵。給事中。食穢無行,坐事爵除。
祖念弟云,字羅漢,頗有風(fēng)尚。自尚書郎入為中書舍人。轉(zhuǎn)司州別駕、光祿少卿,改授衛(wèi)尉少卿。出為冠軍將軍、尚書、兗州刺史,尋進號征虜將軍。在州坐受所部荊山戍主杜虞財貨,又取官絹,因染割易,御史糾劾,付廷尉。遇赦免。熙平二年卒官。贈平南將軍、豫州刺史,謚曰文昭。有九子。
長子昕,字元景。武定末,太子詹事。
昕弟暉,字元旭。早稱機悟。歷尚書儀曹郎、中書舍人。贈散騎常侍、鎮(zhèn)軍將軍、兗州刺史。
暉弟旰,字仲明。秘書郎、司徒主簿。天平中,為盜所害。
屈遵,字子皮,昌黎徒河人也。博學(xué)多藝,名著當(dāng)時。為慕容永尚書仆射、武垣公。永滅,垂以為博陵令。太祖南伐,車駕幸魯口,博陵太守申永南奔河外,高陽太守崔玄伯東走海濱,屬城長吏率多逃竄。遵獨告其吏民曰:“往年寶師大敗,今茲垂征不還,天之棄燕,人弗支也。魏帝神武命世,寬仁善納,御眾百萬,號令若一,此湯武之師。吾欲歸命,爾等勉之,勿遇嘉運而為禍先。”遂歸太祖。太祖素聞其名,厚加禮焉。拜中書令,出納王言,兼總文誥。中原既平,賜爵下蔡子。從駕還京師,卒,時年七十。
子須,襲。除長樂太守,加鎮(zhèn)遠(yuǎn)將軍,進爵信都侯。卒,贈寧北將軍、昌黎公,謚曰恭。
少子處珍,襲爵。處珍卒,子車渠襲爵。高祖初,出為東陽鎮(zhèn)將。卒,贈青州刺史,謚曰莊。
須長子垣,字長生。沉深有局量。少纂家業(yè),尤善書計。太祖初,給事諸曹。太宗世,遷將作監(jiān),統(tǒng)京師諸署。世祖即位,稍遷尚書右仆射,加侍中。以破平?jīng)龉?,賜爵濟北公,加平南將軍。后轉(zhuǎn)中領(lǐng)軍。恭宗在東宮,垣領(lǐng)太子少傅。后督諸軍東伐,進號鎮(zhèn)東大將軍。師次和龍,馮文通致牛酒以犒軍,獻甲三千。垣責(zé)其不送侍子,數(shù)之以王命,遂掠男女六千口而還。垣在宮公正,內(nèi)外稱其平當(dāng)。世祖信任之,委以大政,車駕出征,常居中留鎮(zhèn)。與襄城公廬魯元俱賜甲第,世祖數(shù)臨幸,賞賜隆厚。真君四年,墜馬卒,時年五十五。時世祖幸陰山,恭宗遣使乘傳奏狀,世祖甚悼惜之。謂使人曰:“汝等殺朕良臣,何用乘馬!”遂令步歸。贈征西大將軍,謚曰成公。
長子觀,早卒。世祖愍之,賜其子男爵。
觀弟道賜,襲祖爵。道賜,少以父任,內(nèi)侍左右。稍遷主客,進為尚書,加散騎常侍。善騎射,機辯有辭氣,世祖甚器之。從征蓋吳,遷尚書右仆射,加侍中。還至雁門,暴疾卒。謚曰哀公。
子拔,襲爵。拔少好陰陽學(xué)。世祖追思其父祖,年十四,以為南部大夫。時世祖南伐,擒劉義隆將胡盛之,以付拔。拔酒醉,不覺盛之逃去。世祖大怒,命斬之。將伏锧,世祖愴然曰:“若鬼而有知,長生問其子孫,朕何以應(yīng)之?”乃赦拔,免為散大夫。后顯祖以其功臣子拜營州刺史。卒,子永興襲爵。
張蒲,字玄則,河內(nèi)修武人,本名謨,后改為蒲。漢太尉延之后。父攀,慕容垂御史中丞、兵部尚書,以清方稱。蒲少有父風(fēng),頗涉文史,以端謹(jǐn)見知,為慕容寶陽平、河間二郡太守,尚書左丞。太祖定中山,寶之官司敘用者,多降品秩。既素聞蒲名,仍拜為尚書左丞。
天興中,以蒲清謹(jǐn)方正,遷東部大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宗即位,為內(nèi)都大官,賜爵泰昌子,參決庶獄,私謁不行,號為公正。
泰常初,丁零翟猛雀驅(qū)逼吏民入白間山,謀為大逆。詔蒲與冀州刺史長孫道生等往討。道生等欲徑以大兵擊之,蒲曰:“良民所以從猛雀者,非樂亂而為,皆逼兇威,強服之耳。今若直以大軍臨之,吏民雖欲返善,其道無由。又懼誅夷,必并勢而距官軍,然后入山恃阻,誑惑愚民。其變未易圖也。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與猛雀同謀者無坐,則民必喜而俱降矣。”道生甚以為然,具以奏聞。太宗詔蒲軍前慰喻。乃下數(shù)千家,還其本屬,蒲皆安集之。猛雀與親黨百余人奔逃。蒲與道生等追斬猛雀首,送京師。
后劉??芨`河表,以蒲為南中郎將、南蠻校尉,隸平南大將軍長孫嵩往御之。裕入長安,乃還。后改為壽張子,與安平公叔孫建將兵自平原東渡,徇下劉義符青兗諸郡。詔加陳兵將軍、濟州刺史。又與建攻青州,不克而還。
世祖即位,以蒲清貧,妻子衣食不給,乃出為相州刺史。扶弱抑強,進善黜惡,教化大行。始光三年卒于州,年七十二。吏民痛惜之。蒲在謀臣之列,屢出為將,朝廷清論,常為稱首。贈平東將軍、廣平公,謚曰文恭。
子昭,有志操。天興中,以功臣子為太學(xué)生。太宗即位,為內(nèi)主書。后襲父爵。神中,從征蠕蠕,以功進爵修武侯,加平遠(yuǎn)將軍。延和二年,出為幽州刺史,開府,加寧東將軍。時幽州年谷不登,州廩虛磬,民多菜色。昭謂民吏曰:“何我之不德而遇其時乎?”乃使富人通濟貧乏,車馬之家糴運外境,貧弱者勸以農(nóng)桑。歲乃大熟。士女稱頌之。在任三年,卒。
子昶,襲爵。早卒。
昶弟靈符。真君八年,補中書博士。和平中,咸陽郡民趙昌聚黨作逆,百姓騷動。詔靈符宣旨慰喻,民乃復(fù)業(yè)。天安初,遷中書侍郎,賜爵昌國子。延興中,使南豫州,觀察風(fēng)俗。太和四年,除建威將軍、廣平太守。還為尚書左丞、司州大中正。后除鎮(zhèn)遠(yuǎn)將軍、齊州刺史。十六年,轉(zhuǎn)光州刺史,加立忠將軍。卒。
谷渾,字元沖,昌黎人也。父兗,膂力兼人,彎弓三百斤,勇冠一時。仕慕容垂,至廣武將軍。
渾少有父風(fēng),任俠好氣,以父母在,常自退抑。晚乃折節(jié)受經(jīng)業(yè),遂覽群籍,被服類儒者。太祖時,以善隸書為內(nèi)侍左右。太宗世,遷前鋒將軍,從幸河南。還,以選給事東宮。世祖即位,為中書侍郎,加振威將軍。從征赫連昌,為驍騎將軍。遷侍中、安南將軍,領(lǐng)儀曹尚書,賜爵濮陽公。
渾正直有操行,性不茍合,趣舍不與己同者,視之蔑如也。然愛重舊故,不以富貴驕人。時人以此稱之。在官廉直,為世祖所器重,詔以渾子孫十五以上悉補中書學(xué)生。延和二年春,卒。世祖悼惜之,親臨其喪。贈賜豐厚,謚曰文宣。
子闡,字崇基,小字長命,襲爵。少侍東宮,稍遷平南將軍、相州刺史。入為外都大官。延興四年卒。謚曰簡公。
闡弟季孫,襲爵。中書學(xué)生,入為秘書中散,遷中部大夫。出為吐京鎮(zhèn)將。
闡子洪,字元孫。少受學(xué)中書。世祖以洪機敏有祖風(fēng),令入授高宗經(jīng)。高宗即位,以舊恩為散騎常侍、南部長。遷尚書,賜爵滎陽公。洪性貪奢,仆妾衣服錦綺,貲累千金,而求欲滋劇。時顯祖舅李峻等初至京師,官給衣服,洪輒截沒。為有司所糾,并窮其前后贓罪,坐以伏法。
子穎,青州、征東大將軍、廣陵王羽田曹參軍、員外散騎侍郎、給事中、尚書郎,加威遠(yuǎn)將軍。除員外散騎常侍,尋轉(zhuǎn)中散大夫。大軍伐蜀,時益州刺史傅豎眼出為別將,以穎權(quán)行州事。后除假節(jié)、鎮(zhèn)遠(yuǎn)將軍、涼州刺史,不行,改授太府少卿,又加前將軍。神龜二年卒。贈平東將軍,營州刺史,謚曰貞。
長子纂,字靈紹,頗有學(xué)涉。解褐太學(xué)博士,領(lǐng)侍御史。稍遷著作郎、司州治中、黃門郎、散騎常侍,又為侍中,兼殿中尚書。遷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營州大中正。纂前為著作,又監(jiān)國史,不能有所緝綴。
纂弟士恢,字紹達(dá)。少好琴書。初為世宗挽郎,除奉朝請。正光中,入侍,甚為肅宗寵待。元叉之出,靈太后反政,紹達(dá)預(yù)有力焉。遷諫議大夫,俄轉(zhuǎn)通直散騎常侍、直閣將軍、鴻臚少卿,封元城縣開國侯,邑七百戶。太后嬖幸鄭儼,懼紹達(dá)間構(gòu)于帝,每因言次,導(dǎo)紹達(dá)為州。紹達(dá)耽寵,不愿出外。太后誣其罪而殺之。
公孫表,字玄元,燕郡廣陽人也。游學(xué)為諸生。慕容沖以為尚書郎。慕容垂破長子,從入中山。慕容寶走,乃歸闕。以使江南稱旨,拜尚書郎。后為博士。初,太祖以慕容垂諸子分據(jù)勢要,權(quán)柄推移,遂至亡滅;且國俗敦樸,嗜欲寡少,不可啟其機心,而導(dǎo)其巧利,深非之。表承指上《韓非書》二十卷,太祖稱善。
太宗初,表參功勞將軍元屈軍事,討吐京叛胡,為胡所敗。表以先諫止屈,太宗善之,賜爵固安子。河西饑胡劉虎聚結(jié)流民,反于上黨,南寇河內(nèi)。詔表討虎,又令表與姚興洛陽戍將結(jié)期,使備河南岸,然后進軍討之。時胡內(nèi)自疑阻,更相殺害,表以其有解散之勢,遂不與戍將相聞,率眾討之。法令不整,為胡所敗,軍人大被傷殺。太宗深銜之。
及劉裕征姚興,兗州刺史尉建聞寇至,棄滑臺北走,詔表隨壽光侯叔孫建屯枋頭。泰常七年,劉裕死,議取河南侵地。太宗以為掠地至淮,滑臺等三城自然面縛。表固執(zhí)宜先攻城,太宗從之。于是以奚斤為都督,以表為吳兵將軍、廣州刺史。斤等濟河,表攻滑臺,歷時不拔。太宗乃南巡,為之聲援。表等既克滑臺,引師西伐,大破劉義隆將翟廣等于土樓,遂圍虎牢。車駕次汲郡,始昌子蘇坦、太史令王亮奏表置軍虎牢東,不得利便之地,故令賊不時滅。太宗雅好術(shù)數(shù),又積前忿,及攻虎牢,士卒多傷,乃使人夜就帳中縊而殺之。時年六十四。太宗以賊末退,秘而不宣。
初,表與勃海封愷友善,后為子求愷從女,愷不許,表甚銜之。及封氏為司馬國璠所逮,太宗以舊族欲原之,表固證其罪,乃誅封氏。表為人外和內(nèi)忌,時人以此薄之。表本與王亮同營署,及其出也,輕侮亮,故至于死。
第二子軌,字元慶。少以文學(xué)知名,太宗時為中書郎。出從征討,補諸軍司馬。世祖平赫連昌,引諸將帥入其府藏,各令任意取金玉。諸將取之盈懷,軌獨不探把。世祖乃親探金賜之,謂軌曰:“卿可謂臨財不茍得,朕所以增賜者,欲顯廉于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