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萬教歸一」究竟是歸于何處?要明了,是歸于「純一」,即是元始真如的自真本性,而不是歸于某宗教或某一人。
「各人因果各人擔(dān)」、「各人業(yè)障各人消」、
「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疾病各人醫(yī)」,
神通不敵業(yè)力,業(yè)力可敵神通
為道犧牲,不亦樂乎
俗云:“有錢難買圣賢心”,沒錢只為道奔走
必須朝向社會(huì)大眾,喚起世人的良知,讓他們?cè)缛沼X醒,突破普化瓶頸,改革鸞門弊端,不作形式浪費(fèi)。
“德不孤必有鄰”,只要你們努力的去做,天上人間必有許多與你們同甘共苦的神人,在背后支持你們。
行善雖未求福,福自然來;作惡雖想避禍,禍反常臨?!?br>如俗云:“吃三把空心菜,就想上西天”之勢(shì)
無極理天乃是完美之天,亦是心性完美之天,你現(xiàn)在心著外境,受到七情六欲的感染,心性之天即刻關(guān)閉,因此就不能看到完美之天(理天)了。
艷麗的花朵,容易凋謝;蒼蒼的老松,歷久不衰。
迷者千萬里,悟者一步超。
只須放開心懷,何處不是故家;只要收妄念即刻就是如來,
修道者的“功名病、無恒病、現(xiàn)實(shí)病?!?br>謙虛才能大量,忍辱才有大力
世人只求身外佛,而不知自性佛,
必須放下一切心,才能達(dá)到身心一如之境界
肉眼只是心的傳達(dá)工具,幸福喜悅是內(nèi)在感受。
從人道修起,人道無虧,天道必全
心念必須清靜,心地必須圓滿,心性必須真善美,
只要修道者一心不變,內(nèi)外兼修,假使不能一步登天,尚有天佛院作為補(bǔ)修之所。
仙佛能看開一切,故能成為仙佛,凡夫不能看開一切,所以成為凡夫。
成佛之前,必須經(jīng)過許多考驗(yàn)方能成就佛道,
處事豈能盡加人意,凡事但求無愧于心?!?br>凡事“物歸原主”就是最好的證明。
成道之前,必須經(jīng)過魔考,
佛度有緣人。“天雨雖大,不潤(rùn)無根之草,佛法雖廣,不度無緣之人?!?br>根基深厚的人,就像磐石一般,如如不動(dòng)。根基淺薄的人,就像小草一樣,經(jīng)不起風(fēng)吹草動(dòng)
“是道則進(jìn),非道則退”
他們有天福而無天德,這是阿修羅道的特色,天道是有天福還有天德,所以是不同的。
只知布施、建廟、助印善書只有天福,如能忍辱、消除好勝、傲慢、瞋恨才是天德。
有形的是掃除地上的骯臟,無形的是掃除人心的骯臟
地上掃得干凈,心地是否也掃除干凈了
佛陀住在人間,掃除人心也達(dá)四十九年之久
無相勝有相,有相引無相,無法勝有法,有法引無法。
世上偏有許多人該找的不找,不該找的偏偏找。
貪著身外物,失卻掌中珠?!?br>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無為法,永恒不變;有為法,夢(mèng)幻泡影。
心為功德本,心正即道正,道正即德正,德正即行正。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其實(shí)世人的得福與遭禍,都是自己造出來的,并不是仙佛能給予的。
“色不迷人,人自迷”,
生死如夢(mèng)幻
免得在人生中先作情緒的俘虜,后作物質(zhì)的奴隸。
修行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gè)說法:真?zhèn)饕痪湓?,徦傳萬卷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