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有三姐妹,一個富甲天下,一個權貴一方,還有一個受到萬人敬仰。
在歷史上,很少有像宋氏家族一樣顯赫的家族貫穿了中國整個近代史。
無論是是宋家三姐妹還是宋家三兄弟,抑或是與宋氏聯(lián)姻的孫中山、蔣介石、孔祥熙,幾乎每一個都是舉足輕重,足以影響歷史走向的大人物。
夸張一點說,宋家家史幾乎抵得上半個中國近代史。
如果說宋靄齡作為宋家核心一手締造了宋氏王朝,宋美齡作為宋家先鋒將宋氏送上巔峰,那么宋慶齡看起來或許沒有其他兄妹一樣“噱頭十足”。但宋慶齡的確是在用一股優(yōu)雅的、潤物無聲的力量,悄悄地改變了中國。
“如果沒有宋慶齡,新中國的建立定會延期”。
就像民間流傳的一句話那樣,宋靄齡愛錢,宋美齡愛權,而宋慶齡愛國。
所以宋慶齡才會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作為女性當選國家副主席的人。
時針撥回125年前的今天,宋慶齡誕生在上海的一個實業(yè)家家庭,家境富裕的宋家最看重的就是對子女的教育。
7歲時宋慶齡就進入了上海中西女塾念書,十五歲時帶著胞妹宋慶齡遠赴美國留學。
與從小就對金錢敏感的宋靄齡不同,宋慶齡非常喜歡讀書,后來鎮(zhèn)上的圖書管理員回憶道,“宋慶齡喜歡看的書時遠超她這個年齡的小姑娘趣味的書籍?!?/strong>
同時,宋父從國內(nèi)寄來的各種國內(nèi)形勢的長信,更讓宋慶齡開始思考中國未來的方向,辛亥革命勝利時,宋慶齡歡呼這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
在這種特殊時刻下,宋慶齡開始萌發(fā)了“求中國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雖然遠在萬里,但與孫中山先生卻是神交憧憬已久。
學成歸國后,宋慶齡直接來到了孫中山當時流亡所在的東京,接任姐姐成為孫中山的秘書,在長久的革命工作中日久生情,于1915年不顧家人反對在東京與孫中山完婚。
直至1925年孫中山因病逝世,宋慶齡一直伴其左右,為中山先生的革命提供可靠的后盾。
1922年,陳炯明在廣州叛變,要逮捕孫中山。當叛變部隊打到家門口時,孫中山要求宋慶齡一起撤離,但宋慶齡認為一起撤離目標太大,堅持讓孫中山先走,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先生?!?/p>
在結婚的這十年中,宋慶齡都是孫中山工作班子中最重要的成員。她為他答復書信、翻譯電報、隨軍助戰(zhàn),甚至為了保護孫中山而學開汽車,成了法租界第一個獲得駕照的中國婦女。
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宋慶齡陷入了喪夫的痛苦之中,孫中山于她不僅僅是愛人是丈夫,更是精神領袖、革命的信念所在。
在1926年宋慶齡寄給友人的信件中,她這樣寫道,“現(xiàn)在我的思想仍是痛苦的,但我試求忘掉我自己,投身我丈夫畢生的事業(yè)?!?/strong>
此后,宋慶齡只能獨自一人投入革命事業(yè),繼承丈夫遺志,堅定孫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義”。
因此后來宋慶齡發(fā)現(xiàn)標榜自己為“孫中山繼承人”的蔣介石反而背叛了孫中山“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三大政策,發(fā)動政變殺戮共產(chǎn)黨人才會格外憤怒,當下就嚴厲聲討蔣介石。
并與蔣介石公開決裂,宣稱不再參加國民黨內(nèi)任何工作,辭去國民政府委員等工作,終身不在國民黨內(nèi)擔任職務。
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宋慶齡是第一個站出來給予支持的。
1927年,宋慶齡出訪蘇聯(lián),旅居歐洲四年,學習了更加先進的共產(chǎn)主義精神后返回國內(nèi),針對國內(nèi)形勢作出了高瞻遠矚的決策
“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后勝利?!?/strong>
因此在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宋慶齡選擇勸說“不殺蔣”,生生的改寫了近代史??梢哉f,國共的第二次合作,少了宋慶齡的從中斡旋,不知要僵持到猴年馬月。
在抗戰(zhàn)時期,她通過各種方法和渠道向海外華僑和國際社會宣傳抗戰(zhàn)真實情況,并向愛國華僑和國際友人募集了大量資金、藥品、醫(yī)療器械和其他物資,支援抗戰(zhàn)。許多物資是通過她的精心安排,運往抗日根據(jù)地。像白求恩等國際力量,都是通過宋慶齡的安排,才得以順利進入中國,進入根據(jù)地。
在抗戰(zhàn)中,宋慶齡用潤物無聲的力量,保障了后方的安穩(wěn)。她的所作所為,雖不耀眼,但的確產(chǎn)生了巨大的能量。
從國共雙方第二次合作開始,宋慶齡就一直堅定的站在共產(chǎn)黨身邊。
在宋慶齡寄給當時領導人王明的心中,宋慶齡寫道,“作為對毛澤東同志請求幫助提供資金的來信答復,我在三個月前給他寄去了一筆款項。”
宋慶齡寫的云淡風輕,但足足寄去了五萬美元,這在當時絕對算得上是一筆巨款。
在那些艱難的日子里,宋慶齡慷慨的向他們提供了數(shù)不清的幫助,從道義上的聲援再到資金上的贊助。
1949年,新中國開國年。從全國各地趕來北平參與建國大業(yè)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但能被毛主席親赴火車站迎接的,宋慶齡是第一個。
被毛主席尊稱為先生的女性,宋慶齡也算得上是獨一份。
此前在毛主席邀請宋慶齡前往北平的信中寫道,“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籌,特派鄧穎超同志趨前致侯,專誠歡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駕在乎,以便就近請教,至祈勿卻?!?/p>
在1949年9月的最后,宋慶齡參加了“建國大業(yè)”的具體工作,她出席了中國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并當選為主席團常務委員,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連任三屆。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宋慶齡緊隨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之后,出現(xiàn)在天安門城樓上,她戴著一副墨鏡、穿著優(yōu)雅地站在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和周恩來旁邊,城樓下是參加慶典的30萬群眾。
她是開國大典第一排中唯一一位女性。
她也是第一位將男女平等寫進《共同綱領》中的女領導人。
1949年12月,宋慶齡被推舉為中國婦聯(lián)名譽主席。
這也是她奮斗一生的工作,宋慶齡終其一生都在為女性解放而不斷奮斗。從她在美國上大學的時候起,從她沖破世俗沖破世俗藩籬勇敢地和孫中山結婚那刻起。
宋慶齡是個獨立自主的女性,她的一生中,在經(jīng)濟上,她沒有接受過家里的任何財物,孫中山也沒有給她留下任何財產(chǎn),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工資在過日子的。
她的工資中有一大筆錢宋慶齡都花在了外事活動方面,原該國家每月應給她300 元補貼,用于正常的外交開支,但宋慶齡從沒領過一分錢,就連國家安排照顧她起居生活的保姆的工資,宋慶齡也始終堅持自己承擔。
她的一生,正是男女平等最明白的體現(xiàn)。
宋慶齡的一生有很多頭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wèi)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等等。
但她最珍愛的,還是“孫中山夫人”這個稱呼。
在宋慶齡的遺物中,有三種名片,一種是英文花字體的“孫逸仙夫人”;一種是英文印刷體的“孫逸仙夫人”;一種是中文豎排的“宋慶齡”。
或許是因為年少的時候遇上了太驚艷的人,終其一生,宋慶齡都在懷念和亡夫度過的那十年。
她撰寫文章、發(fā)表演講,反對違背孫中山遺愿的行為,將孫中山故居遺址建成紀念地……在丈夫過世之后,她用盡了全部力量來繼承和捍衛(wèi)孫中山的精神事業(yè)。
宋慶齡一生說話聲音柔和,有人形容她的聲音就像莎士比亞書中寫的一樣“柔和、安詳”,此前傳聞宋慶齡在美國女子大學學習時,有一位美國學生站起來發(fā)言說:“所謂文明古國,譬如亞洲的中國,已經(jīng)被歷史淘汰了?!?/p>
坐在前排的宋慶齡聽到后,雖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但仍耐心聽完了同學的發(fā)言。隨后才用柔和的語調(diào)反駁了美國同學所說的話。
就是這樣柔和克制的女子,在信仰遭受玷污卻會爆發(fā)出驚人的力量捍衛(wèi)自己的理想與信念。
不同于私下柔軟的一面,宋慶齡在公眾面前的發(fā)言從來都是堅強有力令人信服,字句中爆發(fā)出強勁的力量。
時間帶給宋慶齡的不只是一長串的頭銜,更是堅韌、寬厚與溫柔。
柔中帶剛,這是宋慶齡的標簽,也是所有中國女性的標簽,誰都別想輕易改變她們,更別想隨隨便便就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