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的特點之一就是柔軟,所以難以鑲制出各種精美的款式,尤其當鑲嵌珍珠、寶石和翡翠等珍品時容易被丟失。因此,人們在黃金中加入少量銀、銅、鋅等金屬以增加黃金的強度和韌性,這樣制成的金飾,又稱K金。K金的“K”是外來語“Karat”一詞的編寫,完整的表示法是這樣的:Karat gold(即K黃金)。
K金的計算方法:
K金的計量方法是:純金為24K(即100%含金量),1K即代表金制品含純金占1/24,約4.16%。18K金代表含金量為18/24,也就是含純金75%,18K=18X4.166%=74.98=75%,所以18K的印記是G18K或AU750或金750。
用“K”來計算黃金含量的方法出于地中海沿岸的一種角豆樹。這種樹無論長在何處,所結的豆仁大小都完全一樣,所以,古時候人們把它作為測定重量的標準。久而久之,它便成了一種重量單位,以用來測量珍貴、細微的物品。那時鉆石和黃金的計量也使用這一單位,也就是“Karat”。直到1914年,國際上才把“Karat”規(guī)定為標準。
K金的種類:
大家了解了K金的含義和計算方法,那么也就不難知道K金有多少種了,按國際標準,K金分為24種,即IK到24K。不過,作為首飾用的K金種類一般是9K,14K,18K,22K,
以下是首飾常用K數(shù)的含金量。
9K=9*4.166%=37.494% 國家標準AU375
14K=14*4.166%=58.324% 國家標準AU585
18K=18*4.166%=74.998% 國家標準AU750
22K=22*4.166%=91.652% 國家標準AU916
K金的優(yōu)點:
由于足金和千足金很軟,鑲嵌寶石容易掉石。但是K金的硬度和韌性增強,是理想的鑲嵌金屬,非常適合用來鑲嵌寶玉石,而且相對于黃金來說,款式會更加精細。B、足金和千足金顏色都為黃色,比較單一。但是K金有多種顏色,裝飾功能更強。C、K金由于只含有75%的黃金,相對黃金,價格更加實惠。
關于K金的其它問題:
有沒有24K金?
答案是NO,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還無法提煉出純度達100%的純金材料。因此,標示金制品中純金含量的金位標準K,一般是將純金稱為24K金,但它只是在理論上含金量為100%,其實并不存在。所以國家標準中,商家標示黃金飾品的含金量一律不得使用“24K金”的不規(guī)范標準方法。
為什么市面上白、紅、黃等顏色的18K金?
18K首飾中黃金的含量是75%,剩下的25%是其它金屬(如、鈀金、銀、銅等),由于這25%其它金屬的配比不一樣,所以導致18K金的顏色不一樣。但是他們含黃金的含量是一樣的,都為75%。
18K白金是鉑金(白金)嗎?
答案也是NO,根據(jù)國家貴金屬首飾標準,只有鉑金才可以稱為白金。所以18K白金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嚴格意義上應該稱之為18K金或白色18K金。18K白色K金是75%的黃金與25%的其他金屬的混合體。
根據(jù)國際鉑金協(xié)會的官方解釋鉑金=白金=Pt ≠ 白色K金。白色K金就是不純的黃金,它是用黃金和鈀金或鎳、銀、銅、鋅等金屬熔煉而成的白色合金,它的主要成分仍然是黃金。由于白色K金呈現(xiàn)出白色,因此是最容易跟鉑金混淆的白色金屬,但卻是與鉑金完全不同的金屬。白色K金的價格低于鉑金和黃金,現(xiàn)已被廣泛用于首飾制作。
在世界珠寶首飾潮流中,K金是主流,西方時尚人士更以配戴款式別致又與眾不同的K金飾品來突顯個人風格;正因為K金時尚能一直符合當代年輕人的需求,因此在時尚界的地位歷久不衰,形成一股配戴K金飾品的流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