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關(guān)將至,很多子女也開始陸續(xù)將父母接到自己身邊。
一是為了團(tuán)圓,二也是為了把父母接到城里,享享清福。
本是孝順父母之舉,不過最近卻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年輕人,將父母接到身邊供養(yǎng),真的是孝順嗎?
先來看兩個視頻。
河南安陽,一女子把父親接到城里住。
房子很大,生活很好。
但父親就是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每天不是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就是來回踱步,無聊地望著窗外。
女兒看到父親這個樣子,無奈地把他送回老家。
誰知老人一坐上車,立馬喜笑顏開。
連忙歡喜地和女兒揮手再見。
“變臉”如此之快,前后兩幅面孔,簡直讓人忍俊不禁。
同樣,11日,江蘇徐州。
女子將父母二人接到城里享福。
兩人每天卻不是無聊得睡覺,就是情緒低落。
一點(diǎn)沒有了在老家是渾身干勁的樣子。
知道他們是住不習(xí)慣,女兒立馬把他們送了回村。
結(jié)果兩位老人瞬間又恢復(fù)了活力滿滿。
不少網(wǎng)友紛紛留言認(rèn)同:
“我媽說在我家里像坐牢,還罵我不孝”
“80多歲的奶奶在城里病懨懨的,一回鄉(xiāng)下生龍活虎?!?/span>
明明是一片孝心,為何卻被安上了不孝的罪名?
做子女的,總覺得父母操勞了一輩子。
如今自己成家立業(yè),便想要反哺親人,給他們最好的生活條件。
讓他們吃好用好,不再操心,就是最大的孝。
但其實(shí),有時候,父母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物質(zhì)上的滿足。
而是精神上的理解和尊重。
孝順這個詞,不僅是由孝組成的,還有個順。
何為順?
不是完全的順從,盲目的附和,那是愚孝。
而是能夠尊重他們的習(xí)慣和生活方式,理解他們的想法。
百孝不如一順,百順不如一尊。
2
撒貝寧曾經(jīng)說過自己的一個故事。
當(dāng)時,他和妹妹都在北京打拼,事業(yè)上也小有成就。
于是為了讓老家的父母能夠跟著他們享享福,兩人就將父母從武漢接到了北京。
但事情卻并不像他想象得那么順利。
他和妹妹的工作都很忙,每天早出晚歸,也沒有辦法陪伴父母。
兩位老人在老家見不到孩子,在北京還是見不到。
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老人連出去散步都怕迷路,只能呆在家里。
而為了和子女在一起,他們犧牲了自己的習(xí)慣了幾十年的生活。
離開了熟悉的圈子,放棄了熟悉的生活方式。
換來的,不是團(tuán)圓的歡喜,卻是深深的孤獨(dú)。
后來,撒貝寧才明白,有時候,將父母接到身邊來,不是享福,而是受罪。
那不是孝順,更多是我們的自我滿足。
認(rèn)真想想似乎的確如此。
當(dāng)我們還小的時候,總是討厭父母的大包大攬。
討厭他們不尊重我們的想法,哪怕我們心知肚明那是他們愛的表達(dá)。
而當(dāng)父母老去,我們挑起重?fù)?dān)。
千方百計(jì)地對他們的好的時候,往往換來的不是他們的歡喜,而是不理解。
我們覺得城里就是比鄉(xiāng)下好,但在父母眼里,他們或許在老家生活得很舒心。
城里雖好,但沒有歸屬感。
老家再落后,卻是他們的根。
其實(shí),父母子女一場,最重要也是最舒心的,就是相互成全。
如果父母喜歡城市,那就努力打拼,讓他們陪在你的身邊。
如果父母喜歡老家,我們又何必強(qiáng)求,人到老年,任何金錢、豪宅,都比不上心情舒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價值觀念。
兩代人之間的鴻溝不可逾越,我們也無法改變對方。
但卻可以通過彼此理解而讓溝壑更淺。
3
想起很久之前看到過的一個新聞。
山東煙臺,一個高檔小區(qū)。
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正佝僂著身子,從垃圾箱內(nèi)往外撿廢品。
而她的兒子,就站在身后,幫她把廢品往車上搬。
更令人驚訝的還在后面。
隨著網(wǎng)友鏡頭的后移,人們才看清。
兒子給老媽裝廢品的那輛車,是價值上百萬的瑪莎拉蒂。
在很多人看來,能開得起這樣的豪車,早就衣食無憂了。
怎么還讓母親出來干這樣臟活。
可實(shí)際上,老人在那一刻的滿足,對她而言就是最大的享受。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不明白,為什么給了父母很好的生活,他們還是不開心。
你問他們,他們只會說挺好的,什么也不缺。
實(shí)際上,有時候,我們眼里的享福,對他們來說,就是讓本就百無聊賴的晚年生活,更加寂寞。
畢淑敏寫:有些東西尚能彌補(bǔ),但有些東西卻不能。
很多時候,很多人,往往都是等到的無可回頭的時候,才會醒悟,才覺得惋惜。
所以,我們?yōu)楹尾怀弥F(xiàn)在還來得及,還有時間,去順從他們的意愿盡孝呢?
曾子說:“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
贍養(yǎng)父母,是第一層次的孝。
最頂級的孝道,是尊親。
有人可以用豪車給父母曬菜干。
有人用瑪莎拉蒂給父母裝垃圾。
對父母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能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度過晚年。
你可以不認(rèn)同,但至少應(yīng)該尊重。
還有4天,就是新年了。
這次回家,請多理解理解父母吧。
不要總是說你覺得什么好,而是多問問他們想要什么。
人越到中年越覺得,只要有父母在,就可以永遠(yuǎn)做個孩子。
沒有什么比他們還能陪在我們的身邊,健康無憂地生活下去更加緊要。
人生轉(zhuǎn)瞬即逝,我們都該珍惜這一世的親子情緣。
在還來的及的時候,多聽聽父母的話,多順從他們的意愿,就是最好的孝順與成全。
作者:脆皮先生;個人簡介:脆皮先生,一枚新晉奶爸,創(chuàng)業(yè)公司高管。曾花3個月時間復(fù)習(xí),考上985高校碩士,成績?nèi)珖叭?。工?/span>13個月,即成集團(tuán)公司年薪最高員工。去過很多城市,也曾在路邊練攤?,F(xiàn)在只想和你說最真的話,持續(xù)成長,不斷精進(jì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