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開餐廳很簡單,但實際上它的倒閉率已高達70%了。主要原因是缺乏因競爭而需的專業(yè)知識,而非激烈競爭的環(huán)境。
我的一位朋友就這樣,再加上他說風就是雨的性格,不到一個月就辭職跑去開了一家餐飲店,一個不懂餐飲的人,哪里有時間琢磨開店的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3個月后又悄無聲息的關門了,12萬的積蓄就這樣賠了。
那么,對于不懂餐飲的小白,想賺錢不把店開黃,必須要“三懂、三不做”。
“三懂”:
1、需求
開餐飲店和商業(yè)模式一樣,要懂得顧客的需求。如果不能及時的發(fā)現顧客的需求,那么出現“菜好吃,卻沒顧客”的情況。
可是人不是天天都要吃飯的,這樣不算是需求?但實際上,你的餐飲店并非痘痘符合周圍顧客的根本需求。
比如說,在學校門口開西餐廳,居民區(qū)開音樂酒吧,這些與周圍的顧客需求不相符,菜品再好也賣不掉。因此,餐飲店選址,本質上就是迎合用戶的需求,弄懂需求很重要。
2、產品
餐飲店的產品,自然是指菜品的美味,這是餐飲店生存的根本。但這并不說你只要懂得怎么讓菜品美味就行了。
你需要懂的是如何把產品表現出來。如菜品的價格、菜品的規(guī)格、菜品的形態(tài)等,且還需懂得以什么為切入點,把這道菜傳播出去。
3、人性
餐飲店終究是一種買賣交易,既然是交易,則就要你懂得顧客的消費心理,也就是人性。
比如,餐廳的色調、餐廳的盤子大小、座椅的舒適度、服務員的服務及各種營銷活動,這都是根據顧客的心理研究出來的,目的就是利用顧客的弱點,促使消費。
“三不做”:
1、不做品雜燴
不懂餐飲的人開餐廳,會認為只要店內的菜品多,滿足的更多的顧客,就能賺很多的錢。
而實際上,這是餐飲店最致命的想法。互聯網時代拼的是認知、拼的是小而美,餐飲店需要做的是把產品做到精而專,才能讓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與餐飲店建立深層的認知,以至于想到某種菜品時,想到你家店。
過多的菜品,形成一個菜品大雜燴,反而降低顧客對你的認知度,因為他們不知道你家到底什么好吃。另外,菜品多食材也多,易出現食材虧損,店面越小越不要做菜品大雜燴。
2、不做價格賤
餐飲店生意差,只能通過降價走“薄利多銷”的路線來取得盈利。雖然有了客流量,但這種想法不可取。
餐飲店的菜品價格低,是親民,但是賤賣,則易出現很多問題。
①菜品賤賣還想保證盈利,那只有壓縮成本,但是不管是用粗制食材,還是劣質食材,結果都是菜品越來越難吃。
②餐飲店成本固定,菜品賤賣確實能賣很多,但也并非全在盈利,因為還得算上房租、人工、水電等成本,一算結果可能還在賠錢。
當然,也有人想利用賤賣培養(yǎng)重視顧客,但賤賣只會給顧客“價格低”的印象,以后價格上漲,或許就有人不再消費了。
3、不做偽高端
偽高端的形式,有三種:①餐廳價格平民,卻把門頭和環(huán)境弄得很高檔,這會讓顧客產生價格很貴的印象,從而導致顧客望而卻步,不敢進店。
②餐廳環(huán)境高檔,價格貴,但菜品卻很差,而消費者的需求是好吃,菜品不好吃,環(huán)境再好也無法留住顧客。
③網紅餐廳制造噱頭,排隊營銷,但菜品卻很差,利用自媒體,通過大V制造噱頭,排隊營銷,可菜品不合格,顧客仍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