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活動也越來越多地依賴于網絡,每天海量的信息通過網絡進行傳遞和存儲,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形式。但我們在享用計算機網絡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各式各樣的網絡安全問題。
計算機網絡存在的信息安全隱患
計算機網絡本身所具有的技術手段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脆弱性,使其易受攻擊和損害,加之人們安全意識缺乏,形成諸多威脅網絡信息安全的風險隱患,導致信息泄密事件時有發(fā)生。數字安全公司Gemalto發(fā)布的《2018年數據泄露水平指數》顯示,43%的企業(yè)因信息安全問題,泄露了重要生產數據。
(一)外部環(huán)境風險隱患
1、黑客攻擊。黑客通過發(fā)現計算機的漏洞和缺陷,對其進行攻擊。黑客攻擊已成為計算機網絡安全面臨的最嚴重威脅,卡巴斯基安全公司Kaspersky Lab曾對黑客攻擊某游戲主機平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主機平臺每天會受到約3.4萬次黑客攻擊,并且已經至少有460萬個惡意軟件植入主機內。黑客攻擊主要分為兩種性質——破壞性和非破壞性,前者使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不能正常運行,系統(tǒng)信息支離破碎;后者表面上不影響計算機系統(tǒng)正常運轉,卻在后端對隱私數據進行盜取。
2、病毒入侵。電腦病毒是一個程序或一段可執(zhí)行碼。程序員在電腦程序中插入一組代碼或指令,由于病毒具有傳染性、潛伏性、破壞性、可觸發(fā)性等特點,輕者導致計算機軟硬件無法正常運行,重者甚至能導致系統(tǒng)癱瘓,并造成機密數據泄密,對個人或企業(yè)造成難以想象的損失。隨著計算機網絡規(guī)模不斷發(fā)展和擴大,計算機病毒的設計也更加隱蔽化、多樣化和智能化,如何防御病毒入侵已成為目前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面臨的主要難題。
3、安全意識欠缺。在使用計算機網絡進行信息的上傳和下載時,社會公眾只是覺得網絡用起來很便捷,但對網絡知識了解甚少,對信息安全更是認識不足,常常忽視了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泄密所帶來的危害和后果?,F實生活中,多數計算機用戶缺少安全防范意識和識別風險隱患的能力,認為信息泄密、失密問題不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不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工作中執(zhí)行保密規(guī)定不嚴格,這樣會導致信息泄密、失密事件時有發(fā)生。
(二)系統(tǒng)環(huán)境風險隱患
1、程序漏洞和“后門”。因程序代碼本身具有的開源性、冗余性、繁復性、可修改性等特性,計算機網絡無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此外,技術人員在系統(tǒng)開發(fā)階段會在編寫的代碼中留有“后門”,以提高系統(tǒng)的應變能力。這些系統(tǒng)漏洞和“后門”程序使惡意攻擊者在未取得權限的情況下對系統(tǒng)進行修改和破壞,若系統(tǒng)安全配置級別低,該系統(tǒng)將面臨嚴重的安全隱患。
2、存儲介質泄密。當下,越來越多的信息數據和檔案資料保存在計算機、光碟、U盤、閃存及存貯卡等存貯設備中,存貯設備在管理、使用和銷毀過程中泄密隱患很大。一是在使用過程中信息容易被竊取或被復制;二是利用磁盤剩磁對廢舊計算機和存貯設備已刪除信息進行恢復;三是計算機維修時,未對秘密信息進行處理,維修無人進行監(jiān)督等,都可能造成網絡信息安全事故。
3、電磁輻射泄密。目前我們所了解的任何一種電子產品在運行時都會向外產生電子輻射,計算機也是如此。計算機主機、鍵盤、顯示器、傳輸線路以及網絡端口等在工作時產生的電磁或電波如若被截取,經過一系列信息處理技術就可以還原出隱私數據。國家安保局、情報局及各企業(yè)機關部門等應高度重視電磁輻射泄密問題,避免由于操作不當而引起不可挽回的損失。
(三)內部管理風險隱患
網絡信息安全問題除了技術保障,還涉及管理問題,而人是管理的關鍵。若計算機管理人員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識和專業(yè)知識,在操作不規(guī)范、或信息明密不分的情況下,對廢舊設備不進行技術處理,都有可能造成存有秘密信息的存儲介質丟失或被盜;再者如若網絡管理員缺乏職業(yè)操守,則可利用其合法身份和訪問權限,對數據庫進行惡意的刪除或毀壞;又或者操作人員變更后沒有及時變更系統(tǒng)權限和密令,則可能會導致重要信息被竊取等。此外,網絡安全審計不嚴格、監(jiān)控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也是內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隱患。
加強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建議(一)加強網絡安全宣傳
以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為契機,通過集中或分散宣傳教育,將網絡信息安全知識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開展網絡安全教育進社區(qū)、進學校、進機關等系列活動,提高社會公眾對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培養(yǎng)和引導全社會形成網絡安全責任意識和行為習慣,讓“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讓注重網絡安全逐漸成為一種常態(tài)。
(二)提升網絡防護功能
一方面,通過設置防火墻、安裝殺毒軟件和定期進行入侵檢測等方法,提升計算機的自我防護功能;同時,要加強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fā),逐步擺脫對國外電子產品和技術的依賴,不斷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運用身份鑒別、信息加密等方法,預防網絡信息的篡改、丟失和泄密。
(三)加大網絡安全管理
要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確安全職責,強化責任落實,確保網絡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同時,還要做好對廢舊設備的處置,強化系統(tǒng)設置和密令管理,對離崗人員要及時修改權限和密令。此外,還要堅持“誰上網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原則,以加強網絡安全審計檢查和責任追究。
(四)推進網絡安全法制建設
要根據計算機技術發(fā)展和網絡信息安全的新形勢和新問題,及時修訂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加強信息安全等級管理,嚴格涉密信息、涉密網絡的管理,明確保密期限、用戶權限等。同時,加強網絡安全部門和司法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推進網絡信息犯罪防控體系建設,強化對網絡信息犯罪的防控。
(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焦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