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寒雨山水
01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一部《擺渡人》讀的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英國的《衛(wèi)報》評價:“這是一本教你學(xué)會如何去愛的偉大作品!”
我覺得,作者克萊爾通過兩個少男少女的自我救贖和彼此救贖的艱難之旅,想告訴讀者的,不僅僅是如何去愛,還有熱愛、堅持、勇敢、信念、奉獻(xiàn)……這些品質(zhì)對于生命的意義。
到底是什么讓十五歲的小姑娘迪倫勇敢地戰(zhàn)勝了荒原、高山、沼澤、惡水湖、還有隨時而至的大批惡魔?
是什么讓她敢于面對未知的恐懼和隨時都可能魂飛魄散、墜入地獄的命運?
是什么讓迪倫毅然走出歷經(jīng)千難萬險才抵達(dá)的天堂,義無反顧地重返荒原,尋找俗世的幸福?
又是什么讓冷漠無情,麻木不仁近千年的崔斯坦在責(zé)任之外滋生了人性和溫情?
表面上看,是崔斯坦把迪倫的靈魂成功地擺渡進(jìn)了天堂,其實是迪倫擺渡了崔斯坦那顆已經(jīng)干枯凋落的靈魂。
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因為迪倫有一顆飽滿不屈的靈魂。因為擁有這樣一顆靈魂,生命即使山重水復(fù),也終能豐盈和完美。
02
980年前的北宋大文豪蘇軾,不僅詩、詞、文章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書法、繪畫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
他豁達(dá)、率真,心懷天下。多舛的命運,坎坷的經(jīng)歷,不僅沒有使他沉淪,反而成就了他的官名和文名。
“烏臺詩案”,他被貶謫到黃州,于是有了前后赤壁賦和氣勢磅礴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后被貶到杭州,他動用民工二十萬筑成了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六橋相接。才有了名垂青史的“蘇堤”?!皷|坡處處筑蘇堤”,蘇軾一生筑過三條利國利民的長堤。
六十二歲的蘇軾再次被貶到海南島的儋州,在當(dāng)時,那是邊遠(yuǎn)荒涼的瘴氣之地,可他說:“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在那里辦學(xué)堂,興教育,致使很多人風(fēng)塵仆仆,追至儋州,只為從蘇軾學(xué)。蘇東坡開啟了儋州文化的新起點。
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報國信念;
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的壯志不已;
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自信豁達(dá);
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款款深情……
是一顆無論喧囂或是迷茫,無論困苦或是寂寞,都高貴、豐潤、堅固的靈魂成就了雖跌宕起伏,卻精彩紛呈的蘇東坡。
03
生命最可怕的荒原不是海角天涯的惡劣環(huán)境,而是一顆貧瘠、干涸、怯懦、沒有溫度、沒有方向的心靈。
“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誰的人生都不會是一馬平川,或許幸運的你會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遇到你生命的擺渡人。
青少年時代,你的父母為你提供衣食之暖,引領(lǐng)你讀書做人;
踏入社會后,有良師益友為你排憂解惑,指點迷津;
巔峰時,有人提醒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低谷時,有人激勵你:“梅花香自苦寒來”。
可是他們只能陪你一程。漫漫人生路,不可能每一個渡口都有為你擺渡的人,即使有,那也只是外力,沒有內(nèi)在的動力,生命之舟隨時都可能擱淺。
真正讓生命穿過荒原,守得云開日出的人只有你自己。你自己才是生命長河里那個不離不棄的擺渡人。
所以面對選擇時,請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正如迪倫面對生存、死亡與愛的抉擇一樣。憑著勇敢、拼搏、堅持、無所畏懼,去實現(xiàn)你的理想。堆積的過去是你現(xiàn)在的擺渡人,同樣,你有一個什么樣的未來,需要現(xiàn)在來擺渡。
請相信,你現(xiàn)在的每一分付出,都會為你的未來增輝。
讓我們“一邊撒種,一邊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花香彌漫?!?/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