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3月11日11點54分左右,在我國湖南常德逆江公社降落一次隕石雨。
常德,77年11點54分左右,居民聽到高空嗡嗡的悶雷聲,接著在常德逆江公社二甲灣,青塘湖,頭橋沖,黃店溪,三八林場降落了一片隕石雨,目前共搜集到了11塊隕石,總共重量1.181千克。最大的一塊900g。此外根據當地民眾提供線索以及現場考察,初步確定本次隕石雨降落分12個隕石降落點,這就是所謂的常德隕石,常德隕石在進入大氣層后產生高空爆炸崩裂,由于高速飛行產生沖擊波。沖擊波傳送常德地震臺的時候,記錄時間為11點53分44秒,本次隕石隕落寬50km,南北長70km的范圍內均能聽到轟鳴聲,有一些地區(qū)還可以見到白色或紅色的光帶凌空掠過。
隨即又發(fā)現12塊隕石落點分布點,而這些隕石的特征跟先前的完全有區(qū)別,這些隕石呈現軸狀以及不規(guī)則狀態(tài),溶殼為黑色,厚約0.1-0.3mm。顯微鏡觀察到溶殼是由玻璃質和微晶體物質結合而成,并有大量氣孔熔殼外面氣印發(fā)育,裸露0.5-1mm,氣印大小在1cm-2cm之間,常德球粒隕石表面幾乎黑色或者黑灰色溶殼包裹。
后天文館中科院對其化學驗證確認發(fā)現常德球粒隕石主要是低輝鈣石,橄欖石,鐵紋石,鎳紋石,和某種物質組成,其中對全巖化進行分析,發(fā)現隕石中的含量,硅酸鹽,金屬等物質組成因此常德隕石被命為H5隕石。
我國目前具隕石鑒定能力的機構除了國家相關科研單位還有湖南中歷文物鑒定中心。該機構不參與任何交易,為我國合法第三方文物(瓷、銅、錢幣)石類(隕石、化石)玉類檢測鑒定機構,對疑似隕石采用儀器無損化學成分分析,并將分析結果與國家相關各國隕石數據比對,從而準確科學得出結論。并對結論出具權威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