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生
No.76
撰文:朱雷
很多讀者朋友都知道,咱們鳥生不僅是一個科普公眾號,同時也致力于鳥類保護,所以我們的很多推文里都會出現(xiàn)諸如“某鳥高度瀕危,只剩XX只啦”這種揪心的信息。
不可否認(rèn),諸多的鳥類因為人類活動而瀕危,甚至已經(jīng)滅絕。然而,仍然有那么一些十分堅強的鳥兒完美地適應(yīng)了(甚至受益于)人類的存在。這些成功的鳥兒,可不只有麻雀哦。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世界上最多的鳥!
鷹之舞攝,保留所有權(quán)利
世界第一是誰?
全球有一萬多種鳥,誰的數(shù)量最多?不觀鳥的朋友可能第一反應(yīng)是“麻雀”;而不少觀鳥愛好者估計會仔細思索一番后給出“紫翅椋鳥”這個答案。
其實,中國東部的麻雀(或稱“樹麻雀”)雖然在城市里挺常見,但放眼世界尺度遠遠算不上最多。而紫翅椋鳥的全球種群數(shù)量確實能躋身前幾位,但距離第一也有些距離。
那么,世界上最多的鳥是啥呢?其實,咱們都見過,也吃過。
嗯,您沒看錯,這就是家雞,吃雞的雞。
家雞是原雞馴化來的,屬于鳥綱雞形目,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養(yǎng)殖歷史了。遍布全球的家雞以壓倒性優(yōu)勢成為了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的鳥。它的數(shù)量估計有22 000 000 000只到50 000 000 000只。
別數(shù)零了,這是220~500億,相當(dāng)于世界人口的4~7倍。也就是說,平均每人至少能分4只。
一大波朋友肯定在抗議了:這雞又不是野鳥,不能算。那么,世界上最多的野鳥又是誰?
答案仍然既不是麻雀也不是紫翅椋鳥。而是一種叫做紅嘴奎利亞雀的小雀雀(Quelea quelea, 英文:Red-billed quelea,注意quelea不念“缺啦”,正確讀法已經(jīng)體現(xiàn)在中文名里了)。
這種甚至連99%的觀鳥愛好者都沒聽過的小鳥來自非洲,屬于雀形目織雀科,也就是織布鳥的一種。它可以像其他織布鳥一樣編織精美的懸掛式壺狀巢。
紅嘴奎利亞雀比麻雀略小,長得不算好看。左劃圖片看它們的集群(密恐慎入)。Fig. 1/By Francesco Veronesi, from goo.gl/pybpcL, CC BY-SA 2.0. Fig. 2/By Alastair Rae, from goo.gl/Lqsm7e, CC BY-SA 2.0
紅嘴奎利亞雀的種群數(shù)量高達約15億只。它們喜歡聚集成鋪天蓋地的大群活動。這種小鳥體重僅20克,但曾有過因為一棵樹上站了太多鳥而把樹壓倒的記載。
麻雀也不少
麻雀不僅指咱們天天看見的那個棕不拉幾的小鳥,亦是雀形目 雀科 麻雀屬 20多種棕不拉幾的小鳥的統(tǒng)稱。這里面有兩個明星: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和[樹]麻雀(Passer montanus)。
家麻雀是很多地方最常見的鳥兒。它的核心分布區(qū)是歐洲,自然擴散至亞洲東部,被人為引入到除了南極之外的所有大洲(皆成功定居)。家麻雀的全球種群數(shù)量約9~13億只。
家麻雀雌鳥(左)和雄鳥(右)。家麻雀在中國東部很少,我們身邊常見的并不是它,而是下面提到的另一種麻雀。CC0
注意:我們平時見到的麻雀是[樹]麻雀,它和上圖的家麻雀是不同的種類哦。國內(nèi)的[樹]麻雀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qū),而家麻雀在西北部比較多,東部極罕見。二者的長相也有差別:[樹]麻雀頭頂是棕色的,有顯眼的“黑臉蛋”,雌雄差不多;而家麻雀雄鳥頭頂是灰色的,臉是白色的,雌雄差異很大。
作為我們身邊最常見的鄰居,[樹]麻雀的全球種群數(shù)量雖然沒到家麻雀的十億級別,但也有十分可觀的1.9~3.1億只。
這是我們身邊的巨常見的[樹]麻雀,此鳥亦廣泛分布于亞歐大陸。CC0
以“多”聞名的紫翅椋鳥
很多對鳥有點兒興趣的朋友可能聽過紫翅椋鳥(Sturnus vulgaris)的事跡。這種原產(chǎn)于歐洲的鳥不僅在近百年里把分布區(qū)往東擴展到了北京一帶,還被人為引入到美洲、澳洲、新西蘭、南非和日本等地并且迅速成為了當(dāng)?shù)貎?yōu)勢種。它的全球種群數(shù)量約為3~6億只。
紫翅椋鳥還是很漂亮的。朱雷攝,保留所有權(quán)利
講個真實的故事讓大家對紫翅椋鳥的入侵能力有更好的體會:19世紀(jì)末,約60只紫翅椋鳥被從歐洲帶到紐約中央公園并放飛,現(xiàn)在北美的1.5億只紫翅椋鳥都是這60只鳥的后代……
一大群紫翅椋鳥飛起來的效果見下圖。
歐洲的紫翅椋鳥大群,十分壯觀。CC0
這些鳥的數(shù)量也不少
除了紅嘴奎利亞雀、麻雀和紫翅椋鳥之外,全球種群數(shù)量上億的鳥其實還有很多,下面僅僅是幾個代表。
環(huán)頸雉
全球,約2億只
大山雀
亞歐大陸,4~7億只
家燕
亞歐大陸,2~5億只
烏鶇
亞歐大陸,2~5億只
哀鴿
美洲,約2.7億只
旅鶇
美洲,約3.2億只
要測算某種鳥在全球的種群肯定不可能去一只一只數(shù)(特別是對這種上億的鳥而言)。因此,這種全球級別的種群數(shù)量大多是以幾個主要分布區(qū)的區(qū)域性統(tǒng)計結(jié)果為基礎(chǔ),配合特定的模型估算出來的,并非精確數(shù)字。比如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很多物種的全球種群數(shù)量就是這么估計的。
多,就高枕無憂了?
保護資源是有限的,所以集中力量先保護數(shù)量少的鳥是很科學(xué)的決定。然而,這是否意味著那些數(shù)量多的鳥就可以隨便抓、隨便殺了呢?
并不是。
前任世界種群數(shù)量第一的野鳥,就是這么涼掉的。
二百年前,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的鳥并不是紅嘴奎利亞雀,而是旅鴿。鼎盛時期的旅鴿種群遍布北美,總數(shù)量高達50億只,一個大群就能包含10億只個體。相比之下,奎利亞雀啊,麻雀啊什么的都弱爆了。
19世紀(jì),美國人覺得旅鴿這么多,沒什么可保護的,可以隨便折騰。于是大家開始殺啊吃啊殺啊吃啊……19世紀(jì)早期,一對旅鴿只賣兩分錢,大家隨便吃隨便殺。
于是,1914年,旅鴿滅絕了。
美國人獵殺旅鴿的畫面。CC0
版權(quán)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