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fā)生的疼痛癥候群。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干。本病男性青壯年多見,多見于單側。疼痛程度及時間常與病因及起病緩急有關。
癥狀表現(xiàn)
本病有根性坐骨神經痛和干性坐骨神經痛兩類。
根性坐骨神經痛 引起此病的原因不同,最常見的是腰椎間盤突出,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具體表現(xiàn)為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后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贾⊥韧鈧群妥惚吵S新槟靖屑案杏X減退。
干性坐骨神經痛 引起此病的原因也不同。疼痛常從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側及足外側放射。行走、活動及牽引坐骨神經時疼痛加重。脊柱側彎多彎向患側以減輕對坐骨神經干的牽拉。
患者注意
(1)患者除避免著涼外,適當加強腰腿部功能鍛煉,會獲得良好效果。
(2)運動后要注意保護腰部和患肢,內衣汗?jié)窈笠皶r換洗,防止潮濕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后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后再洗,以防受涼、受風。
按摩穴位
■肩背腰臀部 秩邊穴、大腸俞穴、環(huán)跳穴、居髎穴
1 按揉秩邊穴
位置 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4橫指。
按摩方法 取立位,雙手掌根分別按于兩側秩邊穴,向外按揉2~3分鐘,以局部有溫熱感或酸脹感為度。
功效 治療腰背痛、下肢痛、便秘、痔、小便不利、陰痛等。
2 按壓大腸俞穴
位置 腰部,離第4腰椎兩側各1.5寸處。
按摩方法 仰臥,屈膝,兩手握拳放于腰部,使拳頭突出部位對準穴位,利用體重按壓穴位。取坐位或立位,兩手叉腰,用中指指腹部用力揉按兩側大腸俞約2分鐘;或握拳,用食指的掌指關節(jié)凸起部點按穴位1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 治療便秘、腹痛、腹脹、腹瀉、腹鳴、腰背疼痛,還可治療男子早泄等。
3 揉按環(huán)跳穴
位置 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間的外1/3與內2/3的交點處。
按摩方法 取側臥(伸下腿,屈上腿)或俯臥位,用同側拇指或中指按于環(huán)跳穴,用力揉按20~30次。局部可感到酸脹或電麻感向下肢放射。
功效 對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髖關節(jié)炎及周圍軟組織等疾病有防治作用。
4 推按居髎穴
位置 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指峰用力深推居髎,指力逐步加重,漸漸深透,持續(xù)2~3分鐘。
功效 治療腰腿痹痛,癱瘓,足痿,疝氣。
■下肢 承扶穴、陽陵泉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侖穴、委陽穴、殷門穴
1 彈撥承扶穴
位置 在大腿后面,臀下橫紋的中點。
按摩方法 取立位,食、中、無名三指按于承扶穴,由內向外彈撥2分鐘左右,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功效 治療腰骶臀股部疼痛、坐骨神經痛、臀部下垂、臀肌不發(fā)達、痔等。
2 揉按陽陵泉穴
位置 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指端按于患側陽陵泉穴,其余4指附于小腿后側,向外揉按2~3分鐘,用力偏重,局部可有明顯酸脹或酸痛感,少數人有向小腿外側放射性麻木感。
功效 治療黃疸、脅痛、口苦、嘔吐、吞酸等肝膽犯胃病證;膝腫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關節(jié)疾患;小兒驚風。
3 按揉委中穴
位置 腘橫紋中央。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中指或食指按于患側委中穴(拇指按于髕骨外側或膝眼),由輕漸重地按揉2分鐘。
功效 治療一切腰背部疼痛、腰酸腿疼、下肢腫脹、緩解全身疲勞、膝關節(jié)周圍疼痛、下肢痿痹等。
4 點按承山穴
位置 在小腿后面正中,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xiàn)尖角凹陷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點按承山穴1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功效 治療腰背疼痛、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下肢癱瘓、小腿粗大、便秘等。
5 按揉昆侖穴
位置 外踝正后方凹陷處。
按摩方法 單腿跪坐,中指按穴位,將中指立起垂直下按約2分鐘。
功效 疏通經絡,清熱截瘧,息風止痢。治療踝關節(jié)扭傷、腫痛、高血壓病、失眠、健忘;月經不調、遺精、陽痿、性交疼痛、小便頻數等。
6 按揉委陽穴
位置 在腘橫紋上,屈膝,當膝關節(jié)內側面橫紋外側端。
按摩方法 一條腿伸直坐下,另一條腿稍彎曲,全身傾向直腿側,以同側手臂支撐身體,用一只手按揉穴位,順時針按揉約2分鐘,以感到酸痛感為好。
功效 治療腹?jié)M,小便不利;腰脊強痛,腿足攣痛。
7 按揉殷門穴
位置 臀橫紋與腘橫紋連線中點稍微向上1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 站位,兩腿微張開,用中指點按殷門穴約1分鐘,再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并向上下放射為好。
功效 促進氣血循環(huán),消腫瘦臀、瘦腿。治療臀部和大腿脂肪囤積、腰背疼痛、下肢癱瘓、麻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