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線稿干凈利落,沒有反復(fù)擦除留下的鉛筆印子。
2、紙張不會被橡皮擦起毛,后期涂色順暢。
3、稿子大小可調(diào)整,比如把口袋本子上的小圖謄到更大的畫紙上。
4、線稿容錯率高,畫壞了換張紙就行,反正草稿還在。
寫一下透寫臺的用法。
我用的是繪王A4拷貝臺,上一個東森的電源線磨壞了,總怕它漏電Orz。其他的沒試過,只覺得這兩種都挺好用的。
如果是紙上鉛筆畫個草稿,下筆又輕的話,這時候放拷貝臺上基本看不清楚
用中性筆細化,畫完擦干凈鉛筆線。有畫錯或者想修正的地方,記得打個標記,透寫時候能及時看到,不然容易忘記,線稿描完才想起來,然后重新畫
速寫本155克,水彩紙300克,中性筆畫完之后透光效果是這樣
沒什么問題就可以勾線了
如果想畫在大一些的紙上,可以把草稿放大打印出來,比如這個就是兩張A4紙,拼出一張8開左右的圖
紙上繪圖的話,有掃描儀的直接掃描,或者拍張清晰照片用PS提取線稿
如果是在電腦里起的草稿,直接打印就行
PS提取線稿提供一個簡易方法
打印推薦這種硫酸紙,透光性好
打印出的草稿貼在水彩紙背面
然后水彩紙-草稿-拷貝臺這樣一層疊一層放好,勾線就行了(收到好幾個微博私信,問水彩紙到底要放在哪一層的,這里多羅嗦一下)
185g阿詩水彩紙 硫酸紙的透寫效果是這樣
300g阿詩水彩紙 硫酸紙的透寫效果是這樣
紙越薄、拷貝臺越亮,細節(jié)就越清晰。
但是拷貝臺這種背光畫圖的工具據(jù)說挺傷眼的,適量使用,別太長時間注視。
下一個該寫上色了。
水彩可以用專門的水彩畫筆或者毛筆。
還是因為個人原因,上學(xué)時候經(jīng)常給班級活動畫宣傳畫,用習(xí)慣了毛筆,所以這里只介紹毛筆。
對專門的水彩畫筆有興趣的,依然是請自己搜索網(wǎng)上各種畫筆介紹帖子。
百度說毛筆要“齊、銳、圓、健”。“齊”指筆頭飽滿濃厚,吐墨均勻;“銳”是筆鋒銳尖不開叉,利于鉤捺;“圓”指圓轉(zhuǎn)如意揮掃自如;“健”指健勁耐用,不脫散敗,有彈力而顯書者筆力。這是從從書寫效果上說的,畫圖也通用。
寫點跟毛筆相關(guān)的小經(jīng)驗。
首先是開筆,毛筆買來以后都有一層膠,用溫水泡一泡揉一揉就開了。
左邊是沒開過的,右邊是開過的,會變胖一圈,所以買筆的時候看到的筆尖再加一小半分量,才是實際使用的狀態(tài)。
好用的畫筆蘸水之后一般是這種狀態(tài),筆尖聚集在一起,尖尖的
紅色筆桿的這支開筆之后就能看到有點問題,筆尖有幾根毛岔開了,沒聚在一起。
開筆時候順便用手指捻幾下,手感細膩,毛料均勻就可以。
捏扁之后也很整齊。
紅色的這支摸著有特別硌手的粗毛。
捏扁再掰彎看起來更明顯,整齊平滑。
這個就明顯不合格了。
彈性方面不同材料的毛筆不太一樣,常見毛筆是紫毫>狼毫>兼毫>羊毫。
每個人喜歡的手感都不一樣,建議根據(jù)自己的習(xí)慣選擇。
畫圖時候最好是這樣的,下筆之前尖尖的。
畫筆在紙上移動時候,筆尖整齊,顏料也不會因為有岔開的毛而到處亂跑。
提筆時候筆尖自動聚攏、回彈。
比沒用之前略有點彎(毛越軟彎曲程度越大),但是也恢復(fù)到了適合下一筆的狀態(tài)。
整個畫圖過程里指哪打哪,視線一直停留在紙上的作品,不會因為畫筆分散注意力。我覺得這種狀態(tài)比較好。
這個是反面例子,筆尖不聚鋒:
近距離換個角度:
我畫圖的畫筆一般有兩種尺寸。
3-4cm的大筆,用來大面積鋪色。
2-3cm的小筆,用來上色和畫細節(jié)。
沒有特別細的勾線筆,習(xí)慣是直接拿上色的筆尖勾線,蓄水多,蘸足顏料以后能持續(xù)穩(wěn)定給筆尖提供顏色,可以一次性畫完需要勾線的部分,不用反復(fù)去蘸顏料。
筆尖部分最好有防水處理。
筆桿跟筆尖接口部分會水和顏料接觸,某些顏料還有腐蝕性。
純竹制筆桿經(jīng)常浸水、干燥,再浸水、干燥……用時間長了會開裂。
所以最好買有保護措施的。
比如這些,都有處理過的塑料或者木制接口。
如果筆桿直接連接筆尖,至少要有層防水涂漆。
比如這個是深色漆。也有涂透明漆的。
透明漆不會分辨的話,可以先蘸水,沒防水處理的用一會兒之后,跟筆尖接觸的筆桿顏色變深,有水滲進去的樣子。這種用久了容易裂。
這支是有次用完涮筆,有事出門了,在水里泡了半天,等干燥以后筆桿就直接裂了,但是前面有保護套,所以完全沒影響到筆尖,可以正常用。
補充一點,只要開始用,不管是蘸墨還是蘸顏料,毛筆都會被染成各種樣子。
如果筆尖放包里被壓彎,或者其他外力作用把筆尖整體壓變形,蘸水捋直,干燥以后就會恢復(fù)。如果變形程度太大,蘸水捋不回來,又舍不得扔想搶救一下的話,可以再抹點護發(fā)素,有奇效。
淘寶買的毛筆目前常用的是一支筆意軒的4號排刷、一支秋宏齋的蘭蕊。因為總是有人在推薦,比較好奇就買來試試,挺好用的。
不過就個人而言,毛筆還是在實體店買別有樂趣,可以掂一掂,仔細看筆尖有沒有雜毛,能直觀地看出是不是趁手。
水彩畫里有時候需要留白或者留空,淺色、亮色、白色部分提前預(yù)留出來,如果是很細碎的留白,比如這種零零碎碎的氣泡,用留白膠會比較方便。
留白膠干燥速度快,用畫筆蘸取之后沒有及時清洗,會損壞畫筆,所以一般都是用廢筆涂留白膠,次數(shù)多了干燥的膠一層一層粘在筆尖上,畫細節(jié)困難,用起來也不太方便。
推薦個跟留白膠搭配使用的好工具——硅膠筆。
還有這種的
硅膠筆一般用于制作軟陶、黏土模型或者油畫、丙烯畫。淘寶幾塊錢一支,不同尺寸不同價格。
可以直接蘸取留白膠使用,有尖,能畫細節(jié)。
側(cè)面能大面積涂膠。
干燥后能直接撕掉,不傷筆,無殘留。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使用留白膠會略微損傷紙張表面,類似于橡皮反復(fù)擦拭“起毛”,對顏料的上色、均勻分布、混色等都有一些影響。
硅膠筆和留白膠搭配使用效果如圖。
另外有個水彩app,叫做Waterlogue,可以把普通照片調(diào)整成水彩畫,像這樣子的。
做不出太多細節(jié),不過挺有意思的。
還有ArtPose這個app,分男版和女版,大部分關(guān)節(jié)可活動,光影可調(diào),胖瘦可調(diào),還能透視肌肉結(jié)構(gòu)。缺點是腰部不能大幅度向前彎曲。
一般是想要畫什么姿勢,會捏一個類似的出來當參考。比如這樣的。
有點投機取巧的意思,太細節(jié)的地方也不是特別準確(比如手肘過度彎曲會變形),大體結(jié)構(gòu)不會錯。
但是畫人物還是得自己練好結(jié)構(gòu),輔助工具畢竟只能起輔助作用。
收費的,僅推薦當個人體結(jié)構(gòu)的參考。
(╯-_-)╯╘═╛預(yù)覽又不顯示,水彩技法接下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