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人像圖的時候,我們通常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改善膚色。在PS里面,我們通過對CMYK的百分比值的調控能把膚色調整到“正?!钡念伾秶?/span>
由于在不同的燈光情況下,我們往往沒有一個完美的CMYK百分比值來應用到各個人種,但是通過這些大概的比值,我們能把膚色控制在一個比較好的范圍內。
當我們根據這些公式把膚色調整到一個“正常”的范圍內時,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再進一步調整膚色。
首先,我們先來調整PS里的eye dropper tool(吸管工具),eye dropper(吸管工具)的設置不能是PointSample(取樣點),因為這樣我們只能檢測到一個像素。在這個手法里面,我們希望能讓eye dropper tool保持在 5x5 average pixel(5x5 平均)范圍內。
第二步,我們在選定了eye droppper(吸管工具)工具后,按住Shift鍵,并點擊高光區(qū)(高光區(qū)里面有膚色細節(jié))。這里我們要注意,這里我們要避免選中高光區(qū)里面反光的區(qū)域(反光區(qū)域里面缺少膚色細節(jié))。
第三步,我們打開一個Curves adjustment layer(曲線調整圖層),打開這個圖層方法如下,我請朋友截的圖,大家參考下。
當我們的曲線面板打開后,我們會在info里面看到兩組RGB值(如圖),他們代表了我們剛才Shift+點擊選中的區(qū)域內色彩值。
第一組數字代表我們選中時膚色的色彩值,第二組數值是我們在使用曲線調整圖層調整后的結果?,F在,我們差不多開始改變膚色。
在info面板里面,我們點一下那個小吸管,把RGB值變成CMYK值。
在開始調整膚色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曲線調整圖層里面的每個通道。我們現在用的是RGB模式,所以在曲線調整圖層里面,我們有4組曲線可調。調整RGB通道會同時改變所有通道。我們也可以單獨對Red,Green和Blue單獨調整。
記住,在右邊那組數字,是我們做出調整后得到的新數值,在左邊的則是原來的膚色數值。
好,我們來看圖,在一般白人的膚色里面,品紅(Magenta,M)和黃色(Yellow,)色顏色值應該幾乎相同,Y比M稍微搞那么一點點。青(Cyan,C)應該在Y和M的1/5到1/3之間。簡單點來講,直接把C乘以3或者5就可以保證我們的數值在范圍內。白種人的高光區(qū)里面,Black應該是0。提高或降低這些數字將會把膚色變得更平淡或者更加古銅色。
我們通過對幾個不同的通道的調整來保證我們這些數字在我們想要的范圍內。因為我們選取的區(qū)域是高光區(qū),所以在曲線調整層里面,我們調整的點也應該在高光區(qū)范圍。
在我們這個例子里面,從原始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C是16,這個數值太高了。16x3=48,48遠遠高出了M34和Y36
注意!當我們調整一個通道的時候,其他的通道也會被稍微影響到,所以我們需要對其他通道微調一下。
在這個例子里,為了幫這些數值調整到“正?!狈秶鷥?,我們把R通道往上拉了一點,同時把藍色往下拉了一點。調整后的圖像,似乎有點過飽和,所以我們在RGB通道做了整體提亮一點點。
在用曲線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想:“黃-藍”通道(Yellow-Blue),“綠-品紅(Green Magenta)”通道,“紅-青(Red-Cyan)”通道,因為這三組顏色是相互對應的。
一個皮膚白皙粉紅色的嬰兒可能是15 %洋紅(Magenta), 16 %黃色(Yellow)。大多數白種人的范圍在黃(yellow)比品紅(magenta)多5-20 %,一個皮膚白皙的白人成年人可以是20 %洋紅(magenta),25 %黃色(yellow)。古銅色的白人可能會是 45 %洋紅, 62 %黃色。在做黑人皮膚的時候很容易過飽和,所以要小心。亞洲和拉美的皮膚里,黃色(yellow)通常比品紅(magenta)高10%-20%。
跟著這個CMYK參考走,可以幫助我們調出一些相對標準的膚色,我們從這個相對標準的膚色,再做進一步的微調。
下面這些CMYK表在做膚色歡迎的時候作為參考非常好,但是請記住這些數值不是絕對的,差不多就行了。
深黑
淺黑:
亞裔:
膚色較黑的白種人:
白種人:
膚色較淺的白種人:
以上這個膚色還原的教程靈感來源于Lynda.com里Chris Orwig的教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