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華園始建于一九八四年,一九八六年十月正式對外開放。 二OO五年三月起,公園實行免費開放。公園歷經(jīng)多次改造、擴建,目前公園占地面積為60余畝。古華園在構(gòu)筑上采集了奉賢歷史上眾多典故,遷入和再造了大批歷史建筑,使公園具有了濃郁的歷史文化氣韻和江南水鄉(xiāng)景象。整個公園的綠地占有量為63%,水體面積為22%。園內(nèi)花木品種繁多、五彩繽紛,春夏秋冬季相分明。園中有東西兩湖。周有環(huán)河圍繞。公園有22座形態(tài)各異、大小不等的橋梁串界園區(qū),亭臺樓閣軒榭廊宇建筑量達(dá)5600平方米。
照壁的背面是大型青石浮雕。浮雕中央上方是孔子唯一的江南弟子言子講學(xué)的場景,奉賢縣名“為奉言子之賢也”,體現(xiàn)了奉賢人崇文尊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照壁北面,即“西湖”南岸,有石板曲橋伸入湖中,橋上建有三座亭子,東亭名“水香亭”,西亭名“水明亭”,中亭名“水綠亭”,三亭名稱,分別由書法家林仲興、胡問遂、趙冷月手書。此二亭呈“品”字型排開,故又統(tǒng)稱為“品亭”。
西湖之西,啟秀橋,小云臺橋。
古華園有22座形體各異、大小不等的橋梁連接全園。亭臺樓閣軒榭廊宇建筑面積達(dá)5600平方米。
南塘第一橋
南塘第一橋”原是座木橋,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重建為石拱橋。南北流向的橫涇港和東西流向的南橋塘是南橋鎮(zhèn)的母親河,而南塘第一橋就是橫跨南橋塘上的最雄偉最美觀的一座橋,現(xiàn)在南橋塘已被填埋?!澳咸恋谝粯颉庇?984年被移建古華公園。
秋水園內(nèi),道德講堂。
“秋水園”四面環(huán)水,南北、西三面都有橋相通。園中有水池、太湖石,周有曲廊迂回。池北有“超然堂”,堂中匾額上由我國著名古園林泰斗陳從周教授手書,池北有“聽流亭”,池西有“涵碧軒”,軒西北有拱形“香花橋”,池南有“伴月亭”。
三女祠
春秋時代,吳越爭霸之時,越王勾踐的鐵騎逼吳王夫差棄姑蘇城南逃至此,已精疲力盡,吳王夫差恐三個親生女兒落入勾踐之手,就將三女活葬于此。吳王夫差的悲慘結(jié)局引人思考,為便于后人游覽時憑吊,在園內(nèi)仿古建祠堆岡,稱為“三女岡”、“三女祠”。
晚晴園
晚晴園,名取意于唐代詩人李商隱“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之名句。
古華園有東西兩園,銀杏、檳榔、榆樹等樹大枝粗,更有華盛頓棕櫚等大有南國風(fēng)光的景致。
雙亭橋
古華園中,還有座雙亭橋,也叫同心橋。在奉賢縣齊賢鄉(xiāng)中行里的潭港河面上,東西橫跨著一座外貌平常的石橋。相傳在明朝那陣子,這座橋可壯觀呢!根本不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
開始,這座橋只是一座普通的小石橋。后來北行出了個文狀元,他的岳丈家卻在南行;而南行這時候也出了個武狀元,他的岳丈家卻又在北行。文武兩位狀元走岳丈家,經(jīng)常南來北往,文狀元來往坐船,武狀元來往騎馬,他們來的來,去的去,互相炫耀排場,十分熱鬧。時間一長,武狀元看看文狀元鼓蓬揚帆進(jìn)進(jìn)出出十分氣派,心里很不舒服,心想我武場奪魁,又南征北戰(zhàn)屢建奇功,他這個搖搖筆桿子,耍耍嘴皮子的就如此威風(fēng),日后還不知會怎樣呢?于是就出錢請了能工巧匠,拆了小石橋,造成一座低拱石橋。由于那橋洞被有意造得低而窄,使文狀元不得不將大船改為小船,而且過橋必須倒桅落蓬,大大煞了文官的威風(fēng)。文狀元見武將如此可惡,心里十分氣惱,心想他一個武夫,胸?zé)o點墨,膽敢如此捉弄我,我也不是那么好欺侮的。于是也出資邀了能工巧匠,在環(huán)龍橋的橋面上造起一座既低又窄的石牌坊,使武狀元過橋時必須下馬步行,以此來挫挫他的銳氣。
一天,文狀元的小船剛到橋下,武狀無也正牽著馬,欲過石牌坊。兩人狹路相逢,文狀元站在船頭譏笑道:'老兄,今天可看到你耍下馬威了。'武狀元當(dāng)然不甘示弱,捶胸頓足大罵:'老弟,我雖下馬,還有威可使,只是難為你要從我的胯下慢行,一點無威了。'兩人唇槍舌劍,一來一去,斗個不止。
此事被當(dāng)朝老太師知道了,就奏請皇上御筆雕刻在石橋上,命令文武狀元以及百姓過橋時都得下馬、倒桅落蓬。文武狀元見此事驚動了太師和皇上,心里也十分慚愧,想想不該為一點'面子'而意氣用事,兩家從此同心言和,愿共為家鄉(xiāng)建設(shè)出力。一段無謂的公案才以'同心和好'而了結(jié)。
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可以在這座橋上隱約看到御筆所書'同心橋'字樣。
進(jìn)入古華園的南入口處,右手側(cè)不遠(yuǎn)便是“興園”。奉賢歷史上的“興園”在陸典橋,今鄔橋社區(qū)境內(nèi),清朝乾隆年間歲貢生顧紱所建,占地20余畝,園名取自唐代樓穎“愜心自成興”之詩意?,F(xiàn)公園內(nèi)的“興園”雖然只占地3畝,但將其原有景色部分仿建,(如寶穡軒、養(yǎng)正書屋、度鶴亭、竹林清、三折石橋等)已足見先人構(gòu)園的造詣之深。主建筑“怡晚堂”現(xiàn)為茶室。
地址:上海市奉賢區(qū)解放中路
門票:免費開放
解放中路古華園路 - 公交站 54米
途經(jīng)公交車: 奉賢2路
解放中路古華路 - 公交站 110米
途經(jīng)公交車: 奉賢2路
解放東路環(huán)城東路 - 公交站 276米
途經(jīng)公交車: 奉賢2路 上奉專線
新建中路環(huán)城東路 - 公交站 285米
途經(jīng)公交車: 奉賢4路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