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清代書法名家何紹基被譽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其書法風貌獨具特色。2015年12月31日,“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展在位于湖南長沙的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展,通過百余件(套)書法作品向公眾解讀何紹基及其所處的歷史時代。
為了給觀眾真實呈現一位立體豐滿的東洲先生,讓大家領悟書法這門國粹的真諦,湖南省博物館聯合國內多家博物館共同舉辦了此次跨年壓軸大展“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
▲本次展覽特別邀請知名主持人汪涵為部分展品進行解說配音。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種方寸間的文明,更是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形與神。清代書法名家何紹基(號東洲居士),結合碑帖兩派,融匯四體,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書法風貌。
▲何紹基,湖南道縣人,是晚清著名的學者、書法家、詩人,其家族四代均是當時名重一時的書家。其一生以書法聞名于世,擅長楷、行、隸、篆,曾國藩評價其“字必傳千古無疑”。
湖南省博物館作為全國收藏何紹基作品數量最多、時間跨度最長、品類最齊全的博物館,在推廣何紹基的書法成就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次展覽匯集來自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等國內9家博物館所藏何紹基書法精品及重要相關藏品共計122件(套)。
不同于以往純欣賞角度來展示書法作品的方式,本次展覽在立意之初就定位于依托書法作品來詮釋何紹基其人、其書解讀那段歷史。
展覽第一部分“書雖一藝,與性道通”,是對何紹基人物形象的介紹,其下的五個單元“家學淵源”“真名士”“雅好金石”“宋詩派中堅”“文人余興”系統交代了何紹基獨特書風形成的基礎。
▲何紹基日記冊《種竹日記》。
第二部分“真草篆隸只一事”,分別從楷書、行書、隸書、篆書四個方面展示何紹基的書法面貌及特點。而這兩部分的標題皆取自何紹基自己的話語,試圖營造他穿越百年后與觀眾對話的感覺。
▲左:何紹基楷書七言聯;右:何紹基“駕言游好”隸書五言聯。
為了營造這種對話的感覺,主辦方在展覽期間舉辦了“向大師致敬”書法大賽,向書法愛好者網絡征集與何紹基相關的書法作品;并面向公眾推出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如“書‘何’之趣”親子體驗課、“翰墨‘何’韻”成人體驗課等。
此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是增設以觀眾體驗為中心的數字化展示。由于展柜的限制,部分展品不能完整展示,但在數字展示終端上,觀眾卻可以輕松地進行完整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