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畫像
本文的主人公乃愛國詩人陸游,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宋高宗時參試受秦檜排斥。宋孝宗賜進(jìn)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應(yīng)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任職于南鄭幕府。后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時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未久因“嘲詠風(fēng)月”罷官歸居故里。宋寧宗時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即蟄居山陰。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jǐn)嚴(yán),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愛國情操令后世敬仰。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畫作:鐵馬冰河入夢來
夜闌:夜深,長夜將盡的時候。鐵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冰河:泛指北方邊疆冬季結(jié)冰的河流。
詩的前兩句說:窮居孤村,一個人靜靜地躺在家里,并不感到孤單和悲傷,還想著為國家去戍守輪臺。后兩句說:在夜靜更深的時候,聽著屋外風(fēng)雨的聲音,不知不覺地進(jìn)入夢境:自己跨著披甲的戰(zhàn)馬,威武地巡邏在北方邊境上!
所謂夢,實乃詩人報國戎邊之愿也。
民窮豐歲或無食,此事昔聞今見之。
吾儕飯飽更念肉,不待人嘲應(yīng)自知。
畫作:就餐浮想圖
詩的前兩句說:老百姓窮得沒有飯吃,在豐收年景還有挨餓的,這種事情很早就聽說過,現(xiàn)在真的看到了。后兩句說:像我們這些人吃飽了飯,又進(jìn)一步想吃肉;不要等著人家嘲笑,自己就應(yīng)該自責(zé)??!
品讀此詩:觸物生情,作者由桌上的飯,聯(lián)想到天下的窮苦百姓。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社會貧富生活之懸殊,表達(dá)對民間疾苦的關(guān)心與同情。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畫作:南眺圖
三萬里河:指黃河,此乃作者夸張。仞:一仞是八尺,五千仞,形容山很高。
遺民:指金人占領(lǐng)區(qū)的宋朝百姓。胡塵:指金人兵馬揚起的煙塵,形容金人的殘酷統(tǒng)治。王師:指南宋官軍。
詩的前兩句說:淪陷在敵人手里的北方,有東流入海的萬里黃河;有聳入青天的千仞華山。意思是說,大片國土失陷了。后兩句說:淪陷區(qū)的百姓,在敵人統(tǒng)治下痛苦到了極點。他們天天往南遙望著,盼朝廷派軍隊來收復(fù)失地,可是一年一年地過去了,始終看不到王師的影予,他們的眼淚都哭于了。
這首詩是陸游在山陰老家寫的。詩人對淪陷區(qū)的壯麗河山和苦難百姓,表示了深切的懷念,字里行間也流露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失望與氣憤。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畫作:示兒圖
示兒:即寫給兒子們。這是陸游的最后一篇作品,亦稱絕筆詩。
元知:早就知道,元與原通。萬事空:意思是對萬事萬物都不再有任何知覺。九州:中國古代曾劃為九個州,這里代指全中國。
詩的前兩句說:我雖然早就知道人死去以后,對世間的萬事萬物都一無所知了,然令我放心不下和感到傷心的是,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后兩句說:等到將來大宋軍隊北伐收復(fù)失地的那一天,在你們祭祀先人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把這一勝利消息告訴我。
這首詩寫得情懷悲壯,真摯感人,歷代評價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