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結直腸癌篩查方法,我該如何選?
各結直腸癌篩查方式比較:
檢查方式 | 對死亡率的影響 | 檢查間隔 | 成本效益 | 便利之處 | 癌前病變檢出率 |
FOBT、FIT | 減少32% | 每年 | 有效、廉價 | 在家即可檢測 | 不準確 |
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 | 減少27% | 每5年 | 成本效益高 | 腸道準備更簡單 | 可以 |
軟式乙狀結腸鏡 FIT | 減少38% | 每年、每10年 | 成本效益高 | 將內鏡與糞便檢查相結合 | 可以 |
FIT-DNA | 未知 | 每1年或2年 | 有效率低、昂貴 | 在家即可檢測 | 不準確 |
結腸鏡 | 減少68% | 每10年 | 成本效益高 | 全腸道準備,需鎮(zhèn)靜陪護 | 可以 |
CT結腸成像 | 未知 | 每5年 | 有效率低、昂貴 | 無需鎮(zhèn)靜,但需腸道準備 | 可以 |
血液甲基化SEPT9DNA | 未知 | 未知 | 未知 | 依從性高 | 不準確 |
糞便檢查:
這里的糞便檢測主要是按照檢測物分為兩大類,一是檢測是否有出血,二是檢測上皮細胞分子標記。
檢測大便是否有出血即大便潛血試驗,推薦大家做的是FIT。做FIT之前,無需限制飲食,在家即可檢測,對于癌癥的敏感性為 79%,特異性為 94%。建議每年或每 2 年進行一次FIT試驗,如果出現陽性結果則需進行結腸鏡檢查確認是否是結直腸癌。
關于檢測上皮細胞分子標記,FDA(美國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建議人們使用FIT-DNA檢測。
2.內鏡檢查:
①乙狀結腸鏡檢查:建議每3-5年篩查一次,可以發(fā)現遠端結腸的癌變。
②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是常規(guī)的結直腸癌早篩,可降低68%-88%的死亡率。
3.影像學檢查:
在結直腸癌的篩查上,影響檢查使用的較少,也不建議作為早篩檢測手段來使用。
4.血液檢查:
可以檢測一些腫瘤標志物,但是不作為主要檢測手段。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做一做,對人體沒有什么傷害?,F有的血液檢查是檢測血液甲基化 SEPT9DNA,對結直腸癌檢出率的敏感性為 48.2%,特異性為 91.5%,陽性預測值為 5.2%,陰性預測值為 99.5%。
也就是說檢查出沒問題的話,能有99.5%的把握,要是檢查出有問題的話,那也只有5.2%的可能是結直腸癌,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來確診。
何時開始結直腸癌篩查最合適
建議50歲開始進行篩查最合適,因為檢查雖然可以在早期篩查出癌癥,今早干預治療提高生存率,但是過多的檢查也可能會導致癌癥的擴散,所以50歲開始篩查是最合適的年齡。
到76~85歲應該開始進行個體化篩查。
等到到85歲,因為身體條件差,不能適應很多檢查,則應停止篩查。
如果一級親屬在60歲前就有結直腸癌,這部分人屬于高危人群,那么建議應該從40歲開始就進行結直腸癌的篩查。
總結:
(1)應在 50 歲開始進行結直腸癌篩查,76~85 歲之間需個體化篩查,85 歲以上不宜進行篩查。
(2)結直腸癌篩查并無最佳策略,最有效的策略就是進行科學的篩查,聽取醫(yī)生建議肯定是一個最明智的選擇。
(3)篩查手段包括每年行 1 次大便潛血試驗、每 10 年行 1 次結腸鏡檢查。如果還需要進一步檢查,可選擇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結腸 CT、血液或糞便 DNA 檢測。
(4)不同的篩查存在不同的危害,總體上篩查相關并發(fā)癥主要是結腸鏡檢查、息肉切除術所致,但其風險很低,無需過度恐慌。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即可咨詢腫瘤治療方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