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絕命詩”,即臨死前的詩作。它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比較特殊的一類,或灑脫,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豪邁,如李白的“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或悲慨,如陸游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總之,根據(jù)不同詩人的不同境遇,絕命詩的情感基調(diào)也不盡相同。但項羽的這首《垓下歌》卻比較復(fù)雜。
概括來說,就是既洋溢著叱咤風(fēng)云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有睥睨天下的自信,又有為人渺小的嘆息。雖然說項羽的這首詩,篇幅只有短短四句,但是每一句都可以說是詩人的肺腑之言,且震撼人心。那么項羽是如何在這首詩中表現(xiàn)自己復(fù)雜的感情呢?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這首《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開篇之句“力拔山兮氣蓋世”,即力量大到可以拔山,氣概高出當代之上。顯然,這句詩塑造了一個舉世無匹的英雄形象?!傲Π紊健保乇憩F(xiàn)的就是這位英雄的武力。而“氣蓋世”,則指品德、能力、風(fēng)度等很多方面均超出了當世之人。由此可見,項羽這里把自己叱咤風(fēng)云的豪氣,睥睨天下的自信,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了出來。
然后,我們再來看詩的中間兩句“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 ”意思是說由于天時不利,所騎的烏騅馬不能再向前行進了,只好徒說該怎么辦呢?這兩句詩一方面是暗中表明了項羽所面臨的絕境,已經(jīng)無路可進、無路可退。也就是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的“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
另一方面,則可以看作是項羽的反省。他深知有了烏騅馬的配合,才得以建立如此偉大的功績,也深知自己單人獨騎就能打天下,這是他的自信。但一個“奈何”,卻說明項羽在面臨絕境的時候,知道了自己雖然英勇無敵,舉世無雙,但是一旦天時不利,除了滅亡,就沒有了別的選擇。一種為人渺小而嘆息的意味便油然而生。
當然,我們都知道項羽的失敗是有著多種原因的,這里就不作詳細說明了。最后“虞兮虞兮奈若何”,便是項羽知道自己要死后唯一憂慮的事,即陪伴他東征西討的妻子虞姬的命運。也就是說,項羽不在意自己打下的事業(yè)煙消云散,但會在意妻子在他死后的命運。這是獨屬于項羽的深情,它包含著無比深沉、刻骨銘心的愛。
據(jù)說虞姬聽罷項羽的《垓下歌》,便和了一首《和垓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以表達對愛情的忠貞和對生命的訣別,然后便自刎身亡。虞姬的這首詩后來也被認為是五言詩始祖,但也有人認為當時不可能存在五言詩,應(yīng)為后人杜撰。但不管怎樣,項羽與虞姬的結(jié)局是無比悲壯的。
綜觀西楚霸王項羽的這首詩,它透過對美人和名駒的憐惜,表現(xiàn)出了項羽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迸發(fā)出來的復(fù)雜的思想感情??偟膩碚f,他是西楚霸王,卻寫下一首舉世皆知的絕命詩,句句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