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不僅不是暴君,還是盛世之君,后世稱之為永樂大帝。燕王朱棣,以一隅之地對抗侄兒朱允炆全國之力,攻守得當,'靖難'成功得成大業(yè)。公元1402年,朱棣在南京稱帝,改元永樂,史稱明成祖。朱棣一共在位22年,在位期間,他建新都,修永樂大典,五征漠北,命鄭和六下西洋,而且朱棣鼓勵墾荒,注重民生發(fā)展,國家財政收入也日益增長,永樂時期'賦入盈羨'達到明代最高峰。此時,中國的經(jīng)濟軍事實力在世界上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朱棣所開創(chuàng)的盛世被后世稱之為'永樂盛世'。
既然朱棣不是誤國害民的暴君,那朱棣為啥對手無寸鐵、地位低下的宮女大開殺戒呢?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一代雄主,朱棣也是有脾氣的。伴君如伴虎,天子一怒,伏尸百萬,宮女們身在皇宮,接近權(quán)利中心,這本來就風(fēng)險很大。而龍顏大怒之時,最慘的肯定也是這些身份卑微的宮女和太監(jiān)了。
朱棣第一次對宮女大加屠戮,是因為燕王大軍進入皇宮后,建文帝朱允玟不知去向。而無辜的宮女們肯定也是不知情的。朱棣命人搜尋建文帝下落,卻只發(fā)現(xiàn)了穿著黃袍,被燒得面目全非的尸體。朱棣只好宣稱建文帝朱允玟死于大火之中,然后將宮中原有的太監(jiān)、宮女盡皆屠戮,這是為了防止宮中消息走漏,是包含政治目的的。
朱棣第二次殺害宮女則是因為愛妃的死。而這次宮女們遭殃,相比以往,其人數(shù)更多。永樂八年,朱棣的愛妃權(quán)氏跟隨朱棣北征,班師回朝時,權(quán)氏暴卒而亡。朱棣十分悲痛,不可自拔。不料這時侯,宮女賈呂揭發(fā),權(quán)氏是中毒而死的。而兇手正是服侍權(quán)氏的宮女呂氏,呂氏和宦官勾結(jié),下毒害死了朱棣的愛妃權(quán)氏。朱棣知道后龍顏大怒,不分青紅皂白就殺了幾百宮女和太監(jiān)。
而朱棣第三次殺害宮女,還是與朱棣的愛妃和宮女賈呂有關(guān)。永樂十八年,朱棣的愛妃王氏故去了。朱棣深為悲痛。這時侯卻聽聞賈呂和另外的宮女魚氏,分別找了太監(jiān)'對食'?;实蹛坼聠?,你們卻在親親我我。朱棣又怒了,下令嚴查。賈呂和魚氏聽聞后,畏罪自盡了。朱棣仍不痛快,繼續(xù)審問賈呂身邊的宮女。這宮女居然供出有一幫太監(jiān)、宮女要伺機謀害皇帝。朱棣怒不可遏,下令嚴查。宮女們你揭發(fā)我,我揭發(fā)你,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就這樣成了大案。勿庸置疑,這時候朱棣年老體衰,脾氣暴躁。這些宮女自然全都沒有好下場,被朱棣全部誅殺了。
朱棣幾次殺害宮女的史料,出自朝鮮的《李朝實錄》。我覺得半真半假吧,朱棣并不是暴君,幾次殺害宮女有三千多,有點夸張的成分。還有人提到朱棣對宮女的酷刑乃是活剮,那就更為夸張了。《李朝實錄》尚不能全信,那些添油加醋的則更不能信。太過夸張則失其真,每個人心中朱棣的模樣皆不同,我認為朱棣不會如此殘忍對待宮女,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