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皇姓是“朱”,那明朝人怎么稱呼豬呢?現(xiàn)代人都會叫錯!
我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封建社會,其中皇權(quán)更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這便有了不能直呼皇帝的名諱,但凡跟皇帝的名字有關(guān)系的字全部都要避諱,以免侵犯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
眾所周知,明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在明朝有“鄭和七下西洋”揚我國威,恩澤諸國,還有“萬歷三大征“同樣也揚我國威,宣告大明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但是,我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封建社會,其中皇權(quán)更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這便有了不能直呼皇帝的名諱,那么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姓朱,也就代表了明朝這一朝“朱”是國姓,不可隨意直呼,那可惜朱又與豬同名,這叫老百姓怎么辦呢?
這樣的例子其實早在東漢就出現(xiàn)了,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其中名字中有一個“秀”字,恰好考秀才又是漢朝選拔官員的一種方式,這可苦了給皇帝當差的人了,畢竟這皇帝的名諱可不敢亂叫,這以后可怎么叫秀才呢?于是便有人聰明的將秀才中的“秀”字改成了茂,從此漢光武帝這一朝將秀才叫為茂才,以避諱光武帝的名諱,但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十分聰明的做法。
可是明朝不一樣了,豬是家家戶戶都有的,甚至是人們每餐都會吃的食材,這可難壞了朱元璋和劉伯溫了。
有一天,一個屠夫是專門殺豬為生的,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這天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問他:“干嘛去呀?”屠夫想都沒想直接說了句:“殺豬去!”結(jié)果被人舉報,被錦衣衛(wèi)抓去詔獄使用殘酷的刑罰毆打致死,因為他說殺豬去,錦衣衛(wèi)懷疑是殺“朱”,殺皇帝可還了得?誤以為他要造反,于是逼他交代出同黨,被折磨致死。畢竟大明國姓是朱,平時還是不可以隨便稱呼亂開玩笑的。
朱元璋和劉伯溫以及諸多大臣商議了好久,最終朱元璋下旨,規(guī)定大明朝法律將豬更名為“豕”和“彘”,在此后的十五位皇帝,二百多年的歷史中,豬這個字再也沒有使用過,老百姓們買賣豬肉的時候也都稱其為彘肉,經(jīng)過這樣的改動之后,老百姓們終于可以說是正大光明不用害怕的吃豬肉了。
不得不說這樣的改變是十分聰明的,但是現(xiàn)在很多90后00后都會將“豕(shi)”和“彘(zhi)”這兩字讀錯,快在評論區(qū)告訴小編你讀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