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酒,百余字,千古名篇
——太白文采讓我等感慨詩人“城會玩”
渝州南山枰
一席酒,百余字,千古名篇。
中國是酒文化大國,也是詩詞散文大國。李白作為詩仙,其散文也煞是了得。他的散文之才,在美酒佳釀的刺激下,也得到了極大的展現(xiàn)!
李白頭像,來自網(wǎng)絡(luò)
太白的文采得到了后代多位選家的認同,并由之得以進入諸多選本。在文壇江湖里,一位選家就是一位法官。所有前賢今人,其詩詞歌賦是否如是,皆由此類人把持。甚至有人發(fā)明了一個詞,叫“選政”,大概意思是選拔前人詩人進入某個選本,這是一宗軍國之大事,不可草草視之!清代詩人章甫曾寫過《讀<李謫仙春夜宴桃李園序>有感》:“浮生寄托在塵寰,若夢歡娛了不關(guān)。偶向鬧中聊取靜,或從忙里且偷閑。青天亦物歸于盡,白發(fā)催人去不還。秉燭夜游良有以,名言千古破癡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篇千古夜宴妙文吧!
有不少讀者,關(guān)心這篇散文的文體,是不是一篇常見的序言?不少人看到標題中有“序”字就猜測這篇散文之后還有所謂的“正文”。其實,這篇“序”是一篇記序,帶有較強敘事性,屬于雜記文的一種,而非常見的序跋類文章。與此文相似者如王羲之《蘭亭集序》、王勃《春日孫學(xué)士宅宴序》以及《滕王閣序》、白居易《三游洞序》都是雜記文。
散文標題為《春夜宴諸從弟桃園序》,有的版本也作《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或《春夜宴桃李園序》。春夜,表明宴會的時間,“宴”表明事件,“從弟”或“諸從弟”,李白在李氏家族同輩兄弟中排行第十二,所以有時自稱李十二,此次宴請主要是自己的同輩堂兄弟之間。桃園、桃花園、桃李園,在此意皆通。不過從意境來說,桃園似乎更能突出春夜之時,那種欣欣向榮之活力與生機,《詩經(jīng)》里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情景相生語,如今,詩人要和眾多的兄弟在此相聚,當(dāng)然值得開懷暢飲。
有人說,李白的詩文仙氣有余、地氣不足,所以很多東西無法像杜甫的詩歌一樣進行歷史現(xiàn)場還原,尤其是這篇文字,究竟是何年何月所作的呢?專家們眾說紛紜,河北大學(xué)教授詹锳認為,此文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前后,理由是,李白此時在安陸安家,安陸有白兆山桃花巖,疑即桃花園所在之地,所以此文當(dāng)作于此時;李白研究專家安旗認為,此文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理由是同年,李白有詩《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此文也可能作于此時;南京大學(xué)教授郁賢皓認為,此文寫于唐憲宗開元二十二年,理由是此處桃園當(dāng)為河南汝州之春日桃園,而此年李白曾在此“朝發(fā)汝海東,墓宿龍門中?!?/p>
渝州南山枰認為,結(jié)合此詩的思想,此文作于開元十五年即公元727年的可能性更大。這一年,涼州都督大破吐蕃,朝廷更加注重邊疆地區(qū)軍事建設(shè);唐玄宗同時下令,天下人才無論文武,都可進京自我推薦;此年,李白27歲,他作《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說自己能夠“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愿意幫助皇帝陛下“寰區(qū)大定,??h清一”,此種對自己人生規(guī)劃及個人能力的自信,當(dāng)然也反映了他對時代的自信,而這與本文所透露出的思想緊密吻合。另一方面,此時,他被前宰相許圄師家族招納為孫女婿,這一婚事在客觀上加固了李白謀取更高社會地位的優(yōu)勢。進而言之,此文所謂的桃李園,也不大可能是郁教授所說的在河南汝州,而當(dāng)在安陸縣的白兆山西山腰的桃花巖,也叫桃花洞,加之桃花洞對面的桃花溝,皆地勢險峻、風(fēng)貌奇特、佳木繁盛,成為李白主要游憩之所。根據(jù)當(dāng)?shù)胤街居涊d,至20世紀80年代,當(dāng)?shù)厝杂薪C珠泉、讀書臺、洗筆池、太白林、洗腳堂、銀杏樹等有關(guān)李白的景點。
其次,我們來了解一下這篇散文的思想內(nèi)容。文章大概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敘宴會之由:因浮生若夢,故需夜游為歡。李白寫道:“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p>
這里,李白開篇就說,“天地”,就像萬事萬物寄身其間的旅館一樣,而時光匆匆,我們都像人生旅途之過客。讓人似乎看到一千多年后流行歌曲的影子:“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頭,幾人能看透?!比绻匪荽怂枷氲脑搭^,可以注意到陶淵明《自祭文》說的:“天寒夜長,風(fēng)氣蕭索,鴻雁于征,草木黃落。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于本宅。”與前人不同的是,李白的描寫中更多一些豁達氣質(zhì)。與此同時,他的頭腦中也許儲存著“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等漢樂府詩歌的積淀。
正因為人生短暫,歲月不居,所以引發(fā)李白“浮生若夢”的虛無感;從邏輯上說,浮生若夢,是大前提,“秉燭夜游”方為要緊事,這反映了李白對人生、對世界的審美態(tài)度?!案∩魤簟痹醋郧f子的思想:“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笔芷溆绊懙睦畎滓部吹搅诉@一點,甚至到了清代,沈復(fù)的散文集命名為《浮生六夢》;現(xiàn)代的瓊瑤言情小說也命名為《六個夢》,也算是流波所及,澤被深遠。
“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边@句話在邏輯上回答了浮生若夢的虛無感之外,我們應(yīng)該采取的行動路徑?!皶兌炭嘁归L,何不秉燭游”,這是漢樂府的詩歌名句,鑒于是在春夜,長夜漫漫,秉燭夜游,是最好的豐富生活并兼消磨時光的方式。但是,這樣一種方式,在正統(tǒng)人士眼中也許是離經(jīng)叛道之舉。按照《唐律疏議》規(guī)定,到了夜里,不可在城內(nèi)隨意行走,否則視為“犯夜”,“諸犯夜者,笞二十”。中晚唐詩人溫庭筠也曾因醉酒犯夜,幾乎被處罰;至于私入宅邸,“諸夜無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時殺者勿論”,因為來者可能是盜賊。所以,唐人在事實上是不太支持“秉燭夜游”這一傳統(tǒng)的。也正因此才更見得李白及其眾兄弟的勇氣!
第二層,寫宴會興致之濃,參與者情誼之深、素質(zhì)之高。李白寫道:“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在這里,李白寫了風(fēng)景之美。歲時更迭,春陽觸發(fā),如煙美景,令人流連,這里的大塊假我以文章,是說自然景色本身就是一首無言的立體詩歌。這反映了中國古人獨有的廣義“文章”觀。讀到此,敏銳的讀者也許會注意到,李白將“陽春”,“大塊”和前一段的“天地”“光陰”進行了巧妙的照應(yīng)。前人評此文“轉(zhuǎn)落層次,語無泛設(shè)”,確非溢美之詞。有此美好之自然環(huán)境,然后眾兄弟雅聚于此,序天倫樂事。儒家經(jīng)典講:“兄弟,天倫也?!贝颂幚畎追Q許各位兄弟“皆為惠連”,而自己的才能卻輸于“康樂”,這顯然是李白的低調(diào)與謙遜。
第三層,寫宴會游戲規(guī)則:“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贝颂帉懏?dāng)時言笑之歡,坐擁花叢,酒杯飛傳,月光撩人。為助雅興,李白等人要求人人為詩,如有不能就地交卷者,罰酒三斗。
從古至今,喝酒都是不單純的比賽酒量,更是體現(xiàn)的氣質(zhì)、才能、人格魅力。所以,在李白和其眾兄弟們一起喝酒的場所,大家都“不有佳作,何伸雅懷”,這種天倫之樂加文字之樂,也只有盛唐時期的李白家族等少數(shù)文化精英群體們才能擁有。這里說的高談轉(zhuǎn)清,高談,或許是高談闊論,有關(guān)當(dāng)時之社會經(jīng)濟形勢等;而清談,更多的關(guān)系到心靈、思想、才情等。
正如古人所說,所謂清淡,更多與玄學(xué),與道家有關(guān)。其方式有三:其一是兩人對談,即所謂主客對答。一個人對某一個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謂之“主”;提出不同見解和質(zhì)疑者,謂之“客”,這是“清談”的主要形式;其二是一主多客或一客多主。不過主客雙方都以一人為主,其余者可以插言;其三是自為主客,當(dāng)別人對問題都無高見可抒時,某人可以就此問題自己設(shè)疑,自己解答,以發(fā)表其見解。按照此文語境,當(dāng)時李白與兄弟們的交談應(yīng)該是第二種形式的可能性更大。
了解此文之思想內(nèi)容后,我們可以欣賞此文之藝術(shù)特色。明代有人吐槽此文:李白文章“有一種腔調(diào),易起人厭,如陽春、大塊等語,殆令人聞之欲吐矣!”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有失偏頗。首先,李白對陽春、大塊這些詞的使用是為了概括地表達對人生的感受;另外,其使用這些詞也是既經(jīng)濟又有創(chuàng)新的,而不是照搬前人語匯。正如專家們的研究結(jié)論,“其言多似天仙之辭”,李白筆下的山水丘壑也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如《日出入行》詩中就寫到:“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所以,后人有評論說“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逸宕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北M管此文不是詩歌,但是李白的散文依然帶著此種“深遠逸宕”,也就是既深刻,又飄逸、豪放的氣質(zhì)!所以清代人有評價:“幽懷逸趣,辭短韻長,讀之增人許多情思?!?/p>
最后,我們來了解一下這篇文章在后世引起的反響。首先是宋代作者林正大作詞對李白散文進行了濃縮。
臨江仙 括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
須信乾坤如逆旅,都來一夢浮生。夜游秉燭盡歡情。陽春煙景媚,樂事史來并。
座上群公皆俊秀,高談幽賞俱清。飛觴醉月莫辭頻。休論金谷罰,七步看詩成。
而明人成鷲接續(xù)此文之意,撰成《春夜宴桃李園詩》兩首,其一為:“園林煙景快相親,兄弟招歡自主賓。銀燭金樽長夜飲,夭桃秾李一家春。盛年共惜同為客,明月從來不待人?;厥锥u短,不應(yīng)辜負接?巾?!逼涠椋骸叭杭咀窔g興不孤,芳園嬌鳥喚提壺。名花自種還同賞,家醞新篘不待沽。素魄影邊添蠟燭,綠茵深處布氍毹。可能后會頻相覓,長愿高陽作酒徒?!?/p>
明代還有人為此文畫圖,楊慎為其題詞《臨江仙》:
桃李名園開夜宴,樽前燭影搖紅。璚枝碧月錦簾櫳。香寒心字篆,花煖肉屏風(fēng)。
百歲光陰真過客,千金一刻難逢。高談幽賞興何窮。玉簫歌一曲,金谷酒千鐘。
此詞中,楊慎此詞中“千金一刻難逢”畫龍點睛地凸顯了李白當(dāng)夜歡聚之難得。也說明,聰明如楊慎,深深明白了詩人李白的寂寞與痛苦,豪放與暢快,歡樂與榮光,令人回味無窮!
總之,無論從此文寫作背景、思想內(nèi)容還是語言藝術(shù)看,這篇散文體現(xiàn)了李白“才思如山聳海振,巍巍浩浩,不可窮極”的文學(xué)水平。還有人說讀李白的詩歌,如“合大部樂,無論滯懣幽鄙之懷,為之沖曠;無論邪僻穢敗之氣,為之消歇!”在提倡正能量的當(dāng)代,讀讀李白這篇散文,一定有助于我們更加自覺地?zé)釔圻@奮進的時代以及美好的人生!如果非要說李白城會玩,那是因為大唐氣象,少年精神,為他提供了一個會玩,肯玩,能玩 的好土壤!感謝大唐帝國中央領(lǐng)導(dǎo)的文韜武略,盛世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