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物志》 第32卷 (1999) 中記載,她產(chǎn)云南西部(潞西)、臺灣(臺北、屏東),并稱分布區(qū)正在擴展之中,已有成泛熱帶分布種的趨勢?,F(xiàn)在看來,確實如此,2016年蟲蟲開始識花的時候,就在植物園遇見她了,過去幾年,現(xiàn)在在廣州見到她的地方又多了許多。蟲蟲決定再整理一次,更加深刻認識她。
皺子白花菜:白花菜科,鳥足菜屬
別名:平伏莖白花菜、成功白花菜
原產(chǎn)熱帶西非洲,自幾內(nèi)亞至剛果與安哥拉。
生于路旁草地、荒地、苗圃、農(nóng)場,常為田間雜草。
【《中國植物志》 第32卷 (1999)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開展或平臥,分枝疏散,高達90厘米,無刺,莖、葉柄及葉背脈上疏被無腺疏長柔毛,有時近無毛。
葉具3小葉,葉柄長2-20毫米(莖下部的葉未見);小葉橢圓狀披針形,有時近斜方狀橢圓形,頂端急尖或漸尖、鈍形或圓形,基部漸狹或楔形,幾無小葉柄,邊緣有具纖毛的細齒,中央小葉最大,長1-2.5厘米寬5-12毫米,側(cè)生小葉較小,兩側(cè)不對稱。
花單生于莖上部葉具短柄葉片較小的葉腋內(nèi),常2-3花連接著生在2-3節(jié)上形成開展有葉而間斷的花序;花梗纖細,長1.2-2厘米,果時長約3厘米;
萼片4,綠色,分離,狹披針形,頂端尾狀漸尖,長約4毫米,背部被短柔毛,邊緣有纖毛;
花瓣4,新鮮標本上2個中央花瓣中部有黃色橫帶, 2個側(cè)生花瓣顏色一樣,頂端急尖或鈍形,有小凸尖頭,基部漸狹延成短爪,長約6毫米,寬約2毫米,近倒披針狀橢圓形,全緣,兩面無毛;
果線柱形,表面平坦或微呈念珠狀,兩端變狹,頂端有喙,長3.5-6厘米,中部直徑3.5-4.5毫米;果瓣質(zhì)薄,有縱向近平行脈,常自兩側(cè)開裂。
種子近圓形,直徑1.5-1.8毫米,背部有20-30條橫向脊狀皺紋,皺紋上有細乳狀突起,爪開張,彼此不相聯(lián),爪的腹面邊緣有一條白色假種皮帶。
花果期6-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