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問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span>
【白話】
委托人代為問候在別國的朋友,孔子兩拜之后才送走他。
季康子贈送來藥品,孔子答拜然后接受,他說:“我還不清楚它的藥性,不敢服用。”
【釋詞】
問:問訊,問候。錢穆:“孔子周游列國,皆交其名卿大夫。”《注疏》:“問者,或自有事問人,或聞彼有事而問之,悉有物表其意?!?/span>
再拜而送之:拜所委托的使者,如同拜所問候之人,表示敬。江永:“其時,使者不答拜。”《四書釋地》:“拜而受之,如今之一揖折腰而已。再拜而送之,則兩揖。至拜下之拜,乃再拜稽首也?!?/span>
饋:贈。《正義》:“古者,致物于人,尊之則曰‘獻’,通行曰‘饋’。”
拜而受之:答拜然后接受。錢穆:“凡言拜,只是一拜。”《正義》:“拜受,敬也?!?/span>
未達,不敢嘗:達,通曉明白。《注疏》:“凡受人饋遺可食之物,必先嘗而謝之??鬃游催_其藥之故,不敢先嘗,亦其禮也。”《正義》:“藥從中制外,故當(dāng)慎也。不曉此藥治何疾,恐飲之反有害也?!?/span>
【先賢精義】
朱子曰:此一節(jié)記孔子與人交之誠意。
《論語注疏》曰:此記孔子遺人之禮、受饋之禮也。
《四書解義》曰:夫子之與人交也,一出于至被而不欺。如所交之人在于他邦,夫子遣使候問,使者臨行,則必從后再拜而送之,有如親見其人,不以其在遠而廢敬也。
《論語稽》曰:孔子周游列國,所交皆名卿大夫,如蘧瑗、老聃、師襄、顏讎由、司城貞子,與夫晏嬰、沈諸梁之屬,皆一時賢俊。其往也有饋,其返也有贐,皆可以意得之。
范氏曰:凡賜食,必嘗以拜。藥未達則不敢嘗。
《論語后案》曰:夫子既能拜受而答,藥非饋于疾急之時,正如今日一種丸散補劑通用。子云“未達”者,凡藥加減必應(yīng)病而后有益,不能以一藥通治諸人之疾?!痘适琛分^“未曉此藥治何疾,故不敢嘗之”,是也。
張栻曰:大夫有賜,拜而受之,禮也。未達而不敢嘗,謹疾也。不以告,則害于直,故敬受而直告之。于此一事之間而得三善焉。
劉宗周曰:交道貴敬,圣人拜送、拜受一于禮而不茍如此。
鄭汝諧曰:處己接物之誠敬也。
【本節(jié)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注疏》《論語集注》《癸巳論語解》《論語意原》《論語集釋》《論語新解》《論語點睛》《論語正義》《論語后案》《論語稽》《四書解義》《四書釋地》《鄉(xiāng)黨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