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驚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立春、雨水、驚蟄,下一個就是春分。“驚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較為生動的一個,“蟄”本作動詞,在此代指蟄伏冬藏的蟲子。
提到“驚蟄”,就會想到小時候在三月里見過的閃電雷鳴和綿綿細(xì)雨。在北京,一整個春天也下不了幾場雨,更別說打雷,生活在這里,是很難體會到“驚蟄”這個詞背后所包含的畫面和韻味的。
1
雷聲驚醒了冬眠的蟲子,萬物開始復(fù)蘇,春耕開始,春天真正地來了。我也是最近才知道,“驚蟄”作為節(jié)氣,不僅能指導(dǎo)農(nóng)事,還有助于古籍防蟲。
年前修改《七里香丨藏書辟蠹的香草》一文,古人護(hù)書防蟲用的植物“蕓草”,經(jīng)考證是豆科的辟汗草,當(dāng)時很好奇,現(xiàn)在人們還用它來保護(hù)古籍嗎?于是給一個國家級的古籍館打電話咨詢此事。電話撥過去,是一位年輕的女老師接的。得知我的“來意”后,她很驚訝,畢竟,很少有讀者會問這樣的問題。然后,她興奮地告訴我,前不久她們剛給一批入庫的古籍放過藥,并不是什么草,而是樟腦丸,一般在每年的驚蟄前后投放,那時正是蟲子萌動的時候。用“驚蟄”指導(dǎo)古籍的防蟲,真是妙極!
樟腦晶體 圖①
此外,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國家級圖書館的古籍保護(hù),用的竟然是極為普通的樟腦丸!樟腦丸分天然樟腦丸、合成樟腦丸兩種。合成樟腦丸是光滑的白色晶體,價格要便宜許多,所以市面上買到的多是合成的,小時候母親買來放在衣柜里防蟲防霉的白色藥丸,就是它了。合成樟腦丸含有萘或者對二氯苯,對二氯苯有毒,嬰幼兒的衣物忌用。
天然的樟腦是從樟樹里提取的,之所以稱之為“腦”,大概因?yàn)樗侵参锏木A,例如大名鼎鼎的名貴藥材兼香料——“龍腦”,就是由龍腦香科植物的樹脂提煉而成的結(jié)晶[1]。那么樟腦是如何提取的呢?得先說說樟樹。
我們常說的樟樹是樟科、樟屬下的常綠喬木,樟科下有許多經(jīng)濟(jì)植物,例如我們熟悉的月桂、楠、鱷梨等。“樟樹”其實(shí)包括好多種,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及西南地區(qū)。
在湖北江城,樟樹又名香樟,是常見的行道樹,江邊小鎮(zhèn)上的老街,路兩旁都是枝葉茂盛的香樟,在有些年頭的校園里,濃蔭密布的樟樹尋常可見。樟樹的花很小很不起眼,但花開的時候香飄滿城。有一年五一回家,剛下火車,就聞到那熟悉的香樟味,那樣的味道和金秋的丹桂一樣,在北方的城市是聞不到的,它們的名字叫家鄉(xiāng)。
2
眾多樟樹中,樟和黃樟可提取樟腦和樟油,二者是化工和醫(yī)藥的重要原料。樟,其拉丁名Cinnamomum camphora 中的加種詞 camphora ,與英文單詞中的“樟腦”拼法相同?!侗静菥V目》中就載有“樟腦”:“樟腦出韶州、漳州。狀似龍腦,白色如雪,樟樹脂膏也……他處雖有樟木,不解取腦?!睍幸灿涊d了“取腦”之法:
胡演升《煉方》云∶煎樟腦法,用樟木新者切片,以井水浸三日三夜,入鍋煎之,柳木頻攪。待汁減半,柳上有白霜,即濾去滓,傾汁入瓦盆內(nèi)。經(jīng)宿,自然結(jié)成塊也。
此外還有“煉樟腦法”,過程講究,大致是以銅盆盛樟腦,其中摻入陳壁土,土上放薄荷,覆之以盆,黃泥封固,文火慢烤,樟腦蒸發(fā)升于上盆,如此得到的結(jié)晶體,可以充當(dāng)“片腦”[2],片腦即龍腦。樟樹的根、枝、葉皆可提取樟腦和樟腦油,但不同的部位效果是不一樣的:“樟樹的根部木材的油腦含量最高,莖部次之,枝條又次之,葉部最低。”[3]所以上文說的“樟木新者切片”,選用的可能是樟樹的根部和莖干。
現(xiàn)代樟腦提取工藝 圖②
3
回想那天,在電話里,那位工作人員除了告訴我在驚蟄時下樟腦外,還熱情地向我描述了具體的步驟:先得把樟腦得放入小盒子,小盒子上都有小孔,以便于揮發(fā),這樣做也不會污染書籍;然后再放入書柜中,書柜最好鎖起來;此外樟腦容易揮發(fā),需要一年一換。最后,她又補(bǔ)充說,其實(shí)樟腦只是輔助作用,古籍防蟲,關(guān)鍵不在藥,而在于控制溫度和濕度。
原來如此!我猜,是不是將溫度和濕度一直控制在驚蟄之前的水平,蟲子就能一直處于冬眠狀態(tài)了?對于這樣的傾囊相授,我已十分感動。平日在商業(yè)社會里,人與人之間常懷警惕,精神都是繃著的。而圖書館,尤其是古籍館,那里是另一個世界,浸染于其中人,自然也不一樣。
(日)巖崎灌園(1786-1842)《本草圖譜》中的樟
碩士期間,我曾在北海邊上的古籍館里呆過好幾個寒暑。每日進(jìn)門前需存包,我對存包的那位阿姨印象深刻,她總是笑臉相迎,像迎接一位客人那樣熱情,說您來啦!對我這樣的晚輩,她用的是“您”。有時候隔了一個學(xué)期才去,她還記得我,說:“哎,好久沒見了?!迸紶栁覀儠纳蠋拙洌牢以跒閷懻撐恼砉偶?,我知道她有一個三歲的外孫女,她還借過我一根鉛筆,說留著用吧,不必還了。所以,那天電話那邊的古籍館老師,一下讓我想到那位存包的那位阿姨,論文寫完后我再未去過,不知她是否還在。
再回到樟樹,雖然它的用處不少,但在傳統(tǒng)文化中,樟樹卻并不知名,《詩經(jīng)》、《楚辭》中均不見樟樹,在宋代大型類書《太平御覽》“木部”中,樟樹(豫章)位于松、柏、槐、桑、榆、桐、楊柳、桂、杉、楓之后,名氣皆不如前十種喬木,這是什么原因呢?這得另寫一篇文章了。
[1] 趙靜,陳誩主編:《中藥飲片臨床應(yīng)用與辨析》,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5年,第136頁:“龍腦香,系植物龍腦香樹脂經(jīng)加工提煉成的結(jié)晶,簡稱龍腦。因其結(jié)晶形似梅花瓣,色澤如玉而光潤,故又稱梅花冰片或梅花片腦、冰片腦,簡稱梅花腦、梅片、片腦。本品清香純正,為冰片中之上品。主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等地,我國廣東、廣西雖有出產(chǎn),但產(chǎn)量極少,較為難得?,F(xiàn)臨床所用大多以樟腦、松節(jié)油等為原料的化學(xué)合成品,有濃烈的樟腦味,品質(zhì)較真龍腦香相差甚遠(yuǎn)?!?/span>
[2]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樟腦》:“又煉樟腦法∶用銅盆,以陳壁土為粉糝之,卻糝樟腦一重,又糝壁土,如此四五重。以薄荷安土上,再用一盆覆之,黃泥封固,于火上款款炙之。須以意度之,不可太過,不及。勿令走氣。候冷取出,則腦皆升于上盆,如此升兩三次,可充片腦也?!?/span>
[3] 焦啟源:《芳香植物及其利用 (上冊)》,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63年,第85頁。
圖① 由邱鈺鋒 - 自己的作品,CC BY-SA 4.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6693961
圖② From https://image.rakuten.co.jp/ecobito/cabinet/page01/03421818/kusu100805.jpg
作者簡介:江漢湯湯,企業(yè)職員 / 美術(shù)館公共教育志愿者 / 自由撰稿人,現(xiàn)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