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武則天臨終時,一位80歲的老臣子來到她的病榻前,武則天知道他的來意后,感嘆道:“狄仁杰騙了我!”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1-
公元637 年,14歲的武則天奉詔入宮,被封為五品才人, 賜號“ 武媚" 。武媚娘入宮后本以為憑借自己出眾的美貌和才情, 必能在后宮嶄露頭角,然而一段“女主武氏”的預言,徹底終結了她在皇宮的晉升之路,李世民也始終對她保持提防, 她在宮中度過了漫長的十二年時光, 仍只是個才人。
在李世民患病期間,太子李治經常出入父皇的寢宮,很快就被才貌出眾、智慧過人的武媚娘深深吸引了,他的出現也讓武媚娘看到了一絲曙光。正當兩人濃情蜜意時,李世民卻病逝了, 武媚娘被發(fā)配到感業(yè)寺出家為尼,但她一直沒有放棄重回宮廷的想法。
在一年后,李治來感業(yè)寺上香,武媚娘花盡心思與李治重遇,兩人也因此舊情復燃。此時的李治雖已登基為帝, 后宮佳麗三千,但他對武媚娘也是一直念念不忘。還不顧眾人反對, 將她帶回宮中再續(xù)前緣。 武媚娘也從此踏上了她的女皇之路。
-2-
狄仁杰出身名門望族之家,是北魏時期略陽公的后裔。 長大后通過科舉考試, 順利進入仕途。在李治擔任皇帝期間, 狄仁杰憑借出色的政績,被任命為大理寺丞。不到一年時間, 他就處理了大理寺積壓的17000件案子。
后來狄仁杰又被晉升為侍御史, 當時宰相王立本深得李治信任和重用, 權傾一時。但王立本濫用職權,其他官員都是敢怒不敢言, 唯有狄仁杰敢于當著皇帝的面彈劾王立本。起初李治駁回了, 但經不起狄仁杰一再的當面彈劾, 列舉其罪行, 最終將王立本治了罪。
武則天登基之初,為了穩(wěn)固帝位,任用酷吏幫自己掃除政治上的敵人,其中最為殘忍狠辣的就是來俊臣,沒人能抵抗住他的嚴刑逼供。
由于狄仁杰得罪了來俊臣, 被誣陷謀反。狄仁杰自知年邁根本無法承受來俊臣的酷刑, 只能選擇認罪,等來俊臣放松了警惕,狄仁杰便找機會 用鮮血寫下了自己的冤屈,讓兒子狄光遠帶著血書去面見武則天。
武則天讀了狄仁杰的血書后, 召來俊臣前來對質。來俊臣早有準備, 讓人偽造狄仁杰的筆跡寫下了《謝死表》 。
-3-
果然沒過幾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他依然剛正不阿、敢于直諫,武則天也對他越來越倚重。
武則天晚年養(yǎng)了許多男寵, 最寵愛的是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倆,給了他們很大的權力,弄得滿朝文武都苦不堪,唯有狄仁杰敢直接勸諫武則天, 不要沉迷于男色。
狄仁杰的一些勸諫雖然違逆了女皇的心意, 但武則天深知他是個心系天下的人, 因此從未怪他, 反而把他視為知己,親切地稱呼他為“ 國老”。
狄仁杰雖然對女皇的才能、智慧十分欽佩,也感恩于武則天對自己的器重,但仍心系李唐江山。
有一次, 武則天與狄仁杰談起周武王朝繼承者問題, 狄仁杰直言不諱地說:“ 如果陛下的兒子繼承皇位, 將來陛下可受尊享太廟。若是陛下的侄子繼承皇位,未來太廟里供奉的將是他的母親?!?此話一出,點醒了武則天,讓她徹底打消了換太子的念頭。
-4-
狄仁杰離世前,強撐著身體向武則天舉薦了一個叫張柬之的飽學之士,他和狄仁杰一樣剛正不阿,脾氣卻更為倔強,被武則天封為監(jiān)察御史,官至鳳閣舍人,成為了武周王朝舉足輕重的人物。
狄仁杰死后,武則天極為悲痛,停朝三日,忍不住嘆息道:“ 朝堂空矣。”
但讓武則天沒想到的是,在她病重臥床之時,80歲高齡的張柬之竟然聯合崔玄暐、敬暉等人率兵包圍了她的寢宮,逼迫武則天發(fā)布退位詔書,把太子李顯扶上了皇位。
武則天這才意識到狄仁杰臨死前為什么要舉薦張柬之,也只能感慨地說:“狄仁杰騙了我!"
武則天見大勢已去,擔心以后武家,會跟呂雉死后一樣,整個家族被滅族,便在遺詔中,寫上了“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 意思是自己的身份始終是李家的媳婦,江山一直都是李家的。
正因為這個遺詔,讓武家得以保全,也讓武則天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地與李治合葬,尊享太廟。
武則天身為女子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中成為了九五之尊,但折騰了一生,最終也只能退回皇后的位子,才使得自己和武家得到善終。她這一生毀譽參半,最后只能留下無字碑,千古功過都由后人評說!這確實符合武則天一生追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