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聶隱娘》上映幾天,評價兩極
但影片畫面之美,毋庸置疑
那些千年古剎,卻不在中國,在京都
在選定外景地時,劇組一致認為
臺灣和大陸都已找不到唐朝的痕跡
當張震和阮經(jīng)天經(jīng)過年久失修的木質閣道,漫步于枯山水裝飾的庭院前時,你是否會誤認為自己在看一部日本時代?。?/span>
侯孝賢籌備超過10年,劇本寫作和拍攝歷經(jīng)5年的《刺客聶隱娘》,為了重現(xiàn)唐代建筑風情,曾在以京都為主的近畿地區(qū)取景。
那些千年古剎,成了舒淇飛檐走壁的背景板。
!
以下文字有劇透,但并不影響觀影。你可以先轉發(fā)馬克,看完電影再回來讀文章。
※
大覚寺
在這里,你要懂得低頭
大覺寺位于嵐山地區(qū),這里是秋季賞楓的“重災區(qū)”,但它距離嵐山中心又有點距離,需要步行15-20分鐘左右。將我引到大覺寺的,竟然是一張通票,參觀祗王寺要500日元,如果買祗王寺-大覺寺通票,只多加100日元,索性來個嵯峨野半日游,去大覺寺走走舒淇和張震走過的閣道,看看抄寫經(jīng)文的老人。
大覺寺前身是平安時代嵯峨天皇的離宮“嵯峨山莊”,作為寺院,它保留著濃厚的皇室氣息。在選定《刺客聶隱娘》外景地點時,劇組一致認為,只有京都才能找到唐代時期的寺廟,臺灣本地和大陸都已經(jīng)不具備那樣的素材。大覺寺建于平安時代,正是日本人追求唐代文化的時期,嵯峨山莊以洞庭湖為樣本,建造了大澤池,每年中秋,天皇邀請文人貴族,在湖面上駕舟賞月,這一習俗一直保持到今世。作為日本三大賞月圣地,大澤池在每年9月6日都會舉行賞月祭,如果恰逢中秋來此,會有回到平安時代的幻覺。
漫步在大覺寺閣道中,被庭中的嵯峨菊吸引,不時駐足觀看。寺內的游客很少,有人在坐著寫心經(jīng),也有人只是緩慢踱步,頗具歷史的檜木地板擦得非常光滑,踩上去有種特殊的溫暖感,幻想著家里有一天也能鋪上這樣的地板,靠人的體溫將它養(yǎng)得油亮。
原作中,在大覺寺有一場戲,張震從夫人那里出來,向阮經(jīng)天談起自己引元家和隱娘相爭的陰謀,得意之余,還得彎背弓腰,小心不要撞上低矮的閣頂,頗為狼狽。據(jù)說侯孝賢看到這里曾撫掌大笑,“田元氏把閣道蓋成這樣,就是要告訴她老公,來到我的地盤,走路你也別想抬頭挺胸!”
何止是張震,劇組也遇到了難以抬頭的時刻,在拍攝田季安在露臺上向隱娘擲殳(類似槍的兵器)這一幕時,張震撞上了工作人員,殳頭將露臺欄桿劃了兩道擦痕。日方制片頓時大驚,立刻向寺方低頭賠罪,在寫了悔過書后才被允許繼續(xù)拍攝。如果擦痕再深一些,舒淇在中庭與中軍打斗的那一段,大概就要轉投他地了。
專注于走閣道的樂趣,很快到了黃昏,發(fā)現(xiàn)抄寫心經(jīng)的人依然坐在那里,一絲不茍。大覺寺從平安時代就開始抄寫心經(jīng),現(xiàn)在僧人會收取一定費用,教游人抄寫。看著已過不惑之年的長者沉浸于經(jīng)文中,盡量不打擾他們,以最輕的動作離開。
大覺寺此前是離宮,淳和太后擔心兒子恒貞親王被皇位繼承的宮斗所累,于是將山莊改名為大覺寺,恒貞親王從此專注于寺廟生涯,遠離了政壇。淳和太后的知趣之舉,為大覺寺帶來了百年的寧靜,這座伏身于嵯峨野,以賞月和經(jīng)文抄寫為己任的古寺,是否會因為《刺客聶隱娘》上映,突然陷入游人的包圍,因此失去這份寧靜呢?
人因寺廟慕名而來,寺廟也會因人而改變,介于參觀和修身養(yǎng)性中的平衡點,相信寺方有辦法找到。
※
平安神宮
京都必到觀光點
平安神宮鳥居,來自維基百科
平安神宮的存在感是壓倒性的。
從JR京都站搭乘市營公車5路,大概半小時,到了京都會館美術館前站,下車就看到了巨型鳥居(一種類似于中國牌坊的日式建筑)。大鳥居在日本非常普遍,平安神宮的鳥居有24公尺,它不僅是大,還矗立在馬路中間,就像是巨型指示牌,讓游人可以安心放下地圖和google map,準備進入其中一探究竟了。
平安神宮廊橋,來自維基百科
在鳥居不該耽誤太久,平安神宮的精彩在于水和花,東西兩側的神苑,以幾潭池水展開,組成巨大的回游式庭院。櫻花季,這里的景色猶如水彩畫,東神苑的泰平閣上,能看到池水中倒映著的尚美館。這里可以隨意按下快門,但賞櫻期間不能使用三腳架,京都不少社寺在旺季都有禁止三腳架的規(guī)定,因為人太多,步道窄,有人架上三腳架拍攝,就會嚴重影響其他人的觀賞進度。
泰平閣的夜景如夢似幻,每年4月10-13日,這里會有點燈演出及音樂會,進門就聽到若隱若現(xiàn)的胡琴聲,放眼望去,櫻花在水中呈現(xiàn)妖幻般的粉色,坐在池畔靜靜欣賞,有種成為平安時代貴族的錯覺。
就是在這泰平閣上,胡姬等一干女子結束夜宴,打鬧著走過水上閣道,此時詛咒顯靈,胡姬全身冒煙,聶隱娘趕來營救,被誤認為行刺。在田季安懷里,胡姬才被喚回了元神,田季安也從聶隱娘那里得知了胡姬有身孕的消息,拔劍怒向田元氏。平安神宮的這場戲,充分展現(xiàn)了這座京都標識性建筑的宏偉,這一次張震和阮經(jīng)天也終于不用低頭彎腰,可以在廣闊的泰平閣上撒歡奔跑。
平安神宮被稱為京都“定番”,也就是必到的觀光點,我認為即使是“必到”的地方,也一定有一般人不宜發(fā)現(xiàn)的美。把這些找出來,然后變成屬于自己的“定番”吧。
※
圓教寺
冬日,來這里找“靜”
圓教寺
得知畫符老道空空兒就是詛咒胡姬的兇手,田季安自然不能放過他,他派中軍前往寺中圍剿,這段戲拍攝于姬路的書寫山圓教寺。圓教寺位于姬路西北,要從姬路的橘色巴士站乘車前往,然后以纜車登山,下車后還有相當?shù)牟叫芯嚯x,對于想找個安靜所在的人來說,冬日的圓教寺是上佳之選。
4分鐘的纜車車程,有一瞬間可以看到日本第一城“國寶姬路”,這座有“白鷺城”之城的城池被列為世界遺產(chǎn),今年剛結束大整修后開放,每天限定15000張票。看到?jīng)坝康娜顺?,喜歡古城的日本網(wǎng)友總是哀嘆姬路城天守閣會不會因此被踩塌,這未免有些過慮,那顯然是施工方早就考慮過的事情。
下了纜車即是圓教寺入口,500日元的捐款當作入場券,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登山路,穿過一座座觀音像,進入仁王門,眼前是圓教寺本殿摩尼殿。這里1921年曾經(jīng)燒毀,1932年完成重建,兩邊的樹上掛滿了白色紙條,那是游客求來的神簽。
在日本,一般求到不吉的簽,會打成結留在這里,祈求厄運不會來臨。那些白色的紙簽在空中搖曳,絲毫沒有觸動千年古剎的威嚴,求簽者在拆封時垂頭喪氣的表情,仿佛映在了空氣中,組成一曲哀傷的詠嘆調,記錄著圓教寺從平安時代至今的悠久歷史。
圓教寺,來自維基百科
以食堂為名的佛殿,是湯姆·克魯斯和渡邊謙曾經(jīng)談話的場所,坐在這里試圖打坐,讓心情平靜下來,腦海中回憶起了《最后的武士》中那些片段。三棟木質的佛殿,從室町時代就開始存在,大講堂是頌揚佛法的地方,食堂目前展出寺廟內的寶物,常行堂是體育館,三座佛殿各有其莊嚴,現(xiàn)在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產(chǎn)。
書寫山上有整片巨大的杉木林,杉木生長很快,雖然高大卻木質疏松,上百年的樹齡還不到圓教寺佛殿的零頭,與圣山上的孤寂寺院卻出奇地相稱。
如果厭倦了京都的人潮,想暫時休息一下,就搭上山陽新干線去姬路,領略一下圓教寺的風采。
※
高臺寺
讓舒淇紅了眼眶
作家五木寬之曾說,日本的寺院,大多與權力有關,唯有高臺寺別具風情。
高臺寺后的竹林
日本一代霸主豐臣秀吉,其正室寧寧未有子嗣,在秀吉死后,居所大坂城被近江派的淀君攜幼主秀賴占領,寧寧于是剃度出家,法號“高臺院”。
為了拉攏高臺院手下的尾張派勢力,德川家康對高臺院言聽計從,他在阿彌陀峰附近建造高臺寺,將秀吉此前居住的伏見城中器物都移到這里,讓高臺院感受到自己從未離開伏見。在高臺院的影響下,德川家康得了天下,年僅8歲的秀賴之子國松被斬首,豐臣氏絕后。寧寧從高臺寺遠眺大阪城中陣陣硝煙,不知是何種心情?
高臺寺,來自維基百科
高臺寺的入口有豐臣秀吉和寧寧的Q版雕像,總有人將高臺寺形容為兩人凄美愛情的結晶,然而或許是對高臺院和德川家康的偏見,我更多看到的,是正室借助他人之手完成了對側室的復仇。
買了600日元的門票,通過高臺寺的方丈(建筑名,類似佛殿),去看庭園。觀月臺依山而建,連綿的閣道氣勢非凡,如果不是容易損害古跡,恐怕侯孝賢非常希望將隱娘和夏靖(阮經(jīng)天飾)的打戲放在這里吧。寺內的庭園造景是枯山水,由細沙碎石鋪在地上,與園林內刻意堆放的石頭組成景觀,這是秀吉喜愛的場景。
大覺寺有賞月圣地大澤池,平安神宮有湖景夜櫻,高臺寺的水,稱為臥龍池,是賞楓的好去處。繞過臥龍池往山上走,前面是兩間稻草屋,一為傘亭,一為時雨亭。豐臣秀吉非常喜歡喝茶,在京都時就屢次召開茶會,這座亭子是從桃山伏見城移到此處,供高臺院緬懷夫君所用。
高臺寺,來自維基百科
當高臺院駐足于此,腦海中是否會浮現(xiàn)出秀吉和茶人千利休談笑風生的畫面,念起夫君音容笑貌,暗自垂淚?
這里的氛圍不止能打動高臺院,也讓舒淇落下兩行清淚。青鸞泣鏡這場戲,是隱娘的回憶,年少的隱娘坐在白牡丹堆積如千堆雪的軒堂前,聽公主撫琴,講青鸞泣鏡的故事。據(jù)《刺客聶隱娘》編劇謝海盟講,那日舒淇首次定妝,拿著剛出爐的劇本殺時間,結果眼眶紅了。
高臺寺的這場戲,在初冬拍攝,庭內少了一絲綠意盎然,多了幾分孤寂,劇組用六棵塑膠的白牡丹模型,通過后期剪輯,實現(xiàn)了牡丹如雪的效果。后來這場戲在臺灣又重拍了一遍,為避免穿幫,劇組不得不處理掉了庭院中的白梅,以免白梅與牡丹同時開放的反自然場景出現(xiàn)。
離開高臺寺,我在寧寧之道的圓德院山內的京料理“羽柴”用餐。
“羽柴”是豐臣秀吉的舊姓,取織田信長手下兩大軍團長柴田勝家和丹羽長秀姓氏各一字,代表秀吉在未來像兩人一樣,成為信長肱骨之臣的決心。
京料理羽柴
羽柴的烏冬要800日元,京都人喜歡吃面,烏冬是京都特有的軟滑感,無腰,與讚岐烏冬的筋斗是不同流派。有人喜歡京都味,也有人喜歡讚岐味,就像這高臺院,有人贊美她與霸主的纏綿愛情,也有人把她看作豐臣家滅亡的間接推力。不管歷史如何界定,當你置身于現(xiàn)代時,唯有高臺寺的枯山水和臥龍池,楚楚動人。
*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刺客聶隱娘》編劇謝海盟所著的拍攝手記《行云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