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劑
生姜四兩(切) 甘草三兩(炙) 人參三兩 干姜一兩 黃芩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條 文
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
醫(yī) 案
(胡希恕醫(yī)案)
劉某,男,38 歲,病案號 178894。
初診日期 1965 年 11 月 1 日:腹瀉四十余日,日行 6~7 腸鳴,常胃脘痞滿,飲水則心下悸,時口苦、咽干、頭昏、脈沉細。與生姜瀉心湯:
生姜四錢 半夏四錢 黨參三錢 黃芩三錢 黃柏三錢 干姜一錢 甘草二錢
二診 11 月 4 日:上藥服三劑,腹瀉已,上方隔日服一劑調(diào)
古某,男,54 歲,病案號 182864。
初診日期 1965 年 12 月 7 日:腹瀉六年。1959 年患急性結腸炎,經(jīng)治療未能痊愈,腹瀉時輕時重。今年 4 月在積水潭醫(yī)院查出有早期肝硬化。近癥:大便溏稀而不暢,時常便出一點點,耐有便后失禁不守之象,常右脅隱痛,左側臥位時明顯,而肝功能正常。胃脘疼,乏力,口干,納差,舌苔白,脈細弦稍數(shù)。證屬太陰少陽合病,為吳茱萸湯合生姜瀉心湯方證:
吳茱萸三錢 生姜五錢 黨參三錢 黃芩三錢 馬尾連四錢 干姜三錢 大棗四枚 炙甘草二錢
結果:上藥服三劑,胃脘疼減,納差好轉,大便較暢,次數(shù)減少,大便量較多,但仍有大便不凈感,上方去干姜,加炮姜二錢,黃柏二錢。繼服六劑,大便明顯好轉,日 2~3 行,右脅隱痛亦好轉,上方去馬尾連續(xù)服六劑,下利癥狀已,右脅隱痛輕微。
(謝巨蓀醫(yī)案)
癸巳六月,龍津橋梁氏有一女,患下利,日十余行,原谷不化,甚似臟寒,醫(yī)者多用參術,下利愈甚,夜則(骱)齒有聲,或心煩不得眠。延予診視,察其神色不甚倦怠,舉動如常人,惟胃口少減,形貌略瘦。每下利,腹中瀝瀝有聲。予曰:'腹中雷鳴,下利谷不化,仲師責之水氣。'擬生姜瀉心湯一服利止,復進黃連阿膠湯,是夜即熟睡,無復(骱)齒矣。
名家論述
(李冠杰講述)
生姜瀉心湯證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干噯食臭(傷食味),沒有消化的生食的味道,這是一個典型的生姜瀉心湯證。
早期,我用散劑的量還很大,當時一個熟人的母親,就是典型的一個生姜瀉心湯證,腸鳴,腹瀉,而且噯氣是不消化的食物,一天大便好幾次。腸鳴,問診過程當中,就聽著不止一次的在響,咕咕嚕嚕;時不時的在噯氣,噯出來都是那種沒消化的生食味。這么典型的一個病人,當時我覺得用生姜瀉心湯這一類的方子,藥都很平和,就多給一點,一次服將近20克。服完了之后,下午,她兒子就打電話跟我說,他母親服了藥之后,拉的更厲害了,差點拉褲子里邊。當時我也沒有經(jīng)驗,就有點蒙了,就說先別喝了吧。過了兩三天,他回來找我說,哥,你擅長治什么病你就治什么病不行嗎,你看我母親這個病,吃了你的藥,拉得更厲害了,后來我又找了個中醫(yī)師,吃人家的藥吃好了,吃了就好了。我就覺得心里很別扭,如果這個人用生姜瀉心湯治不了,那經(jīng)方理論就值得懷疑了,太典型了這個癥狀。那幾天,心煩的我就是坐在那個地方,就跟偷了別人的東西一樣,心里老是噌噌在跳,后來我靜下心來一想,記得胡老講過這一類事,我就按照這個條文,看胡老怎么講的。結果胡老恰恰就是講這個方劑出瞑眩反應的機會比較多,所以說病人吃了這個藥以后,出現(xiàn)了狂瀉不止,那一定要好了。哎吆,我就一下,心里那塊石頭可落了地了,她哪是別人的方劑給她治好的呀?用時方的人很少用這類方子,實際上還是這個藥起的作用。只是當時出的是瞑眩反應而已。這個呢,需要大家在臨床當中注意,用經(jīng)方的過程當中,出現(xiàn)瞑眩反應,這要看經(jīng)方的辨證水平高低了,你要是辨證準確,你經(jīng)常會碰到(病人)瞑眩反應。你在臨床當中自己碰到過了,瞑眩反應五花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