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道、墨、法、名、陰陽等各家思想體系大體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上距殷末周初的《周易》約七八百年?!吨芤住穼θ寮宜枷氲挠绊?,不是什么波及面問題,而是有著直接地聯(lián)系和承接的關系,對于其他各家思想也有類似的情況。
中國古代,《易》凡有三?!吨芏Y·春官·太卜》記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jīng)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周禮》另一篇《蓉人》亦載:“箬人掌三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北M管《連山》、《歸藏》久佚,已不能窺其全豹,但據(jù)后來各書追記,兩書曾在歷史上存在過,是毋需懷疑的。三《易》卦爻辭大致相似,抑還大異;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相異,抑還相似都不能明確、肯定地予以解釋。既然古代均謂之《易》,便有相類相同之處,這也是可以相信的。
三《易》究竟作于何時,其作者是誰?歷代見仁見智,其說紛紜。較早記載三《易》的《周禮》亦沒有作出有力的說明。據(jù)鄭玄注引杜子春云:“《連山》,宓戲(伏羲h《歸藏》,黃帝?!笨追f達《周易正義》卷首引鄭玄《易贊》和《易論》說:“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孔穎達說:“案《世譜》等群書,神農(nóng)一曰連山氏,一曰列山氏。黃帝一曰歸藏氏?!边@就是說,三《易》是夏、商、周三代所作,黃帝作《歸藏》,各書記載基本相同,《連山》一說伏羲、一說神農(nóng),然據(jù)《周易·系辭傳》記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笨隙ò素詾榉怂鳌K抉R遷在《史記*日者列傳》中說:“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焙髞頁P雄、王充都沿襲這個說法。據(jù)此,以《連山》為神農(nóng)所作,《周易》為伏羲始作為妥。
神農(nóng)作《連山》,相傳神農(nóng)為中國古代帝王,始制耒耜,教民務農(nóng),故號神農(nóng)氏,史稱炎帝,起于烈山,又稱烈山氏。他在位時,嘗百草以療疾病,立市厘以通貨財。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烈山氏的“烈”字與《世譜》列山氏的“列”字可通假,《詩·大叔于田》:“火烈具舉”,《文選注》(三)作“火列具舉”。烈即列?!傲小?,《集韻》、《韻會》:力蘗切,音裂,屬屑韻?!斑B”,《唐韻》:力延切;《正韻》:“靈年切。”列、連音近而通。據(jù)傳《連山》以《艮》為首卦,《艮》為山,兩艮相重,山山相連,故名《連山》,《艮·象傳》曰“兼山”,義同。
《歸藏》為黃帝易,相傳以《坤》為首卦,《說卦傳》說:“坤以藏之?!敝煲妥稹督?jīng)義考》卷三引淳于俊說:“《歸藏》者,萬物所歸藏也。”《坤》為地,地是藏納萬物的地方,所以用“歸藏”來稱它。據(jù)《北堂書鈔·藝文部》引漢人桓譚《新論》說:“《歷山》藏于蘭臺叭《歸藏》藏于太卜?!眱蓵鴿h時猶有,后人說是偽書,亦只是推測之辭?!短接[·學部》引《新論》說:“《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苯癖尽兑捉?jīng)》和馬王堆帛書《易經(jīng)》均四千九百多字,與《歸藏》相差不多。
《周易》為伏羲易,以《乾》為首卦,《乾》為天。它與《連山》、《歸藏》的差別在于首卦,也有相同之處。清人所輯《連山》、《歸藏》與《周易》之異辭,雖為偽書,不足憑信,亦可參考?!吨芏Y》把三書稱為三易,可見三書同屬華夏文化系統(tǒng)。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遠古的伏羲、炎帝、黃帝造作了不同的《易》,便是華夏文化的源頭之一?,F(xiàn)在中華民族的后裔仍稱為炎黃子孫,便蘊含著文化上的認同。到了春秋戰(zhàn)國之時,諸侯異政,百家爭鳴,中國文化思想出現(xiàn)了空前燦爛的時代。
儒家重中國宗法制的祖先崇拜源自父系社會的習俗,是生殖崇拜的延續(xù)。祖是“2”而后加示,“示”有祭祀的意思。在《易》中反映了這種思想。先民們“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以類萬物之情”。從人類的“男女構精”,而推衍出“萬物化生”,因此有對男女生殖器的崇拜?!兑住返年栘澈完庁尺z留了這種崇拜的痕跡?,F(xiàn)存《周易》以乾為首,“乾道成男”,似男性生殖器崇拜的孑遺?!吨芤住窞榉耸甲鳎耐跛?,崇尚中國歷史上的君主和賢人,講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的“道統(tǒng)”,即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借《周易》而發(fā)揚儒家貴剛尊陽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
本期內(nèi)容就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