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的美,引來無數(shù)文人不惜筆墨地詠嘆。于是長江就成了古詩中一個被寫得最多,也是最難寫的一個意象。它的難寫點在于經(jīng)典實在太多,一曲長江水寄托了太多名家大師的悲歡離合。
先有李白《望天門山》中“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是來自詩仙的絕美;后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這是來自宋詞一哥的豪情;最后還有李之儀的《卜算子》中“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是寄托于長江的最美愛情宣言。
但這些與長江作,與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相比,還是少了一份夸張。這首來自曾公亮的《宿甘露僧舍》,無一句寫實,句句夸張,卻寫出了史上最氣勢恢宏的長江,成千年無人超越之作。
《宿甘露僧舍》
宋.曾公亮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作者曾公亮,字明仲,是北宋的一位文官,深諳兵法,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全才。在群星璀璨的文壇,他平生作品不多,只能算得上是三流詩人。這首詩在甘露寺夜宿時所寫,是其平生最得意之作,甘露寺位于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上,下臨滾滾長江,詩人將住在寺中所感寫了下來。
詩的一、二句就是驚人之語。詩人沒有像以往的寫景詩一樣,從視覺入筆,而是全從感覺和想象來寫,這是其最妙之處?!罢碇性茪狻?、“床底松聲”都是詩人的想象,睡在床上的詩人從枕中彌漫的濕氣中感受到長江的浩瀚,就像睡在了江水兩岸的千山萬峰之間;而風(fēng)吹松聲發(fā)出的悲壯之聲,又似從床底涌出。這兩句不但想象奇絕,而且筆法細膩,對仗工整,頗有意思。
詩的三、四兩句,由近景到遠景,被江水滔滔擾了清夢的詩人索性起床賞景?!耙淬y山拍天浪”詩人再次發(fā)揮想象寫虛,用銀山形容波浪的壯觀?!伴_窗放入大江來”是全詩最妙的一句,當(dāng)年杜甫在《絕句》中寫到“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同樣是以窗內(nèi)寫窗外之景,只是杜甫此句寫的是靜景,而曾公亮此詩是動景,雖潛詞上稍遜,在氣勢上卻力壓了杜甫此句。
全詩用語通熟易懂,朗朗上口,卻境界闊大,通篇無一實景,一句一景,寫出了史上最氣勢恢宏的長江。特別是前兩句,更是一問世就被后世不斷模仿,但卻無人能超越原作。這首詩大家喜歡?歡迎和小編討論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