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趙雅清 畫作
一湖煙雨吟詩閑,
柳岸荷畔當畫看;
才出唐詩三五里,
又進宋詞七八灘。
畫家王延林 畫作
老來只當詩作劍,
城深更以樓為山;
欲修唐宋妙功法,
斬得文魔終成仙。
畫家趙金柱 畫作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宋·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據(jù)《文選·長門賦序》,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先得寵幸,后被廢貶居長門宮。陳氏聽說司馬相如(前179年~前118年)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黃金,求得一篇《長門賦》。后來漢武帝看到此賦,有所感悟,陳皇后再度承寵
萬金愿得相如賦,
不愛今人讀古書;
思緒飄搖三千年,
花紅爛漫萬里路。
畫家趙金柱 畫作
南北朝以降,中華所謂國學(xué),主流就儒釋道三家。他們彼此排斥也融合,有詩云“道根儒莖佛葉花,三教本來是一家?!睂嶋H,歷來都是儒家最牛皮
三教之中哪家強,
老大儒學(xué)最風光;
若問結(jié)果何以此,
就他馬屁拍得響。
畫家施建國 畫作
老去了青梅竹馬,
早忘記花前月下;
人生情已成往事,
只惦記快點回家。
畫家趙雅清 畫作
“久處不厭,閑談不煩。從不敷衍,絕不怠慢。”這16個字概括了最令人愉悅的關(guān)系,不論友情還是愛情
久處不厭是情長,
閑談沒煩話題忙;
毫無敷衍當大事,
絕不怠慢小排場。
畫家王延林 畫作
《三國志》:“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脩便自嚴裝,人驚問脩 :‘何以知之?’ 脩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 ,知王欲還也?!?翻譯后故事是這樣的:曹操取漢中,久攻不下。一天晚上,小校進帳問當天的口令,曹操正在喝雞湯,看到碗里有塊雞肋,就隨口說出:“雞肋”。楊修知道后立即命人收拾行裝,準備撤退。夏侯敦不解,問之,楊修回答說:“雞肋者,棄之可惜,食之無味。這是丞相考慮到當前形勢,進不能勝,退又恐人恥笑。但不久丞相必然退兵”。宋·楊萬里《曉過皂口嶺》詩:“半世功名一雞肋,生平道路九羊腸。”
莫嘆此生無大用,
當年雞肋也成名;
疼人之處哪需多,
承蒙不棄就算行。
書畫家許若文 畫作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欲速則不達?!边@是老子的智慧,意思是踮起腳跟很難站住了;邁開大步不能遠行,快速前進反而不能到達終點
路太用力難跑遠,
愛很費勁不圓滿;
輕松愉快非小事,
從容自在是大仙。
書畫家許若文 畫作
能不在意自然好,
看得開時少煩惱;
若是一切能放下,
頓時成仙輕飄飄。
畫家趙雅清 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