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家喻戶曉,其實后面還有一句才是千古經(jīng)典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中國一句經(jīng)典的漢語成語,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或許對于熱愛中國古代歷史的朋友來說并不陌生。當年漢高祖劉邦攻打項羽之時,大將軍韓信就是采用了這條計策!這句古漢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用最為明顯的軍事戰(zhàn)略來采取假象以達到迷惑對方的目的。
當年大將軍韓信就是采用此計,明修棧道,成功將對方迷惑,然后率領(lǐng)奇兵直奔陳倉,如此一來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因而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也是因為韓信戰(zhàn)略上的成功,才使得漢高祖劉邦,能順利挺進關(guān)中,進爾在關(guān)中站穩(wěn)腳跟!也才有機會與天下英雄爭雄,這一點跟后來的劉備可以說是如出一轍,只不過劉備雖然幾經(jīng)艱辛,但最后還是失敗了。
而對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句話,在三國時期著名的軍師治國之能臣諸葛亮也曾經(jīng)采取過!在先帝劉備死后,蜀漢法正,劉巴,等老一輩肱骨之臣均已去世,無奈此時漢室江山仍然在頹廢之中,而國賊也已經(jīng)日益強大!因爾,劉備在臨終之前,不得不將大事托于諸葛亮,而諸葛孔明身為漢室丞相,不得不以興漢之大任為奮斗目標!
眾所周知,劉備臨終之前曾經(jīng)大敗于夷陵,而后又有南蠻作亂,諸葛亮用了將近5年的時間來恢復蜀漢的國力,另一方面解除暴動!終于在公元228年時,諸葛亮開始了他的北伐曹賊之路!上表《出師表》于后主劉禪,然后就率領(lǐng)蜀漢精銳之師,走上了討賊興漢的康莊大道!
而此時,先帝劉備的五虎上將,只剩下常勝將軍趙云了,其余四位均已不在人世,而此時的趙云也是接近暮年,戰(zhàn)斗力大不如前!后來敗于姜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正所謂“拳怕少壯”這一點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樣的!世人都知道諸葛亮用兵如神,這一點確實不假,為什么這樣說,來看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知道了。
諸葛亮采用聲東擊西的戰(zhàn)術(shù),“設疑兵在斜谷”用以來迷惑對方主將,而他自己則率領(lǐng)蜀漢精銳之師去攻打祁山!雖然是一條絕好的戰(zhàn)略之策,但是諸葛亮卻任用了“新兵蛋子”馬謖為先鋒,讓其去鎮(zhèn)守街亭,不料卻遇到了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此人久經(jīng)沙場,而馬謖之前從未有過實際作戰(zhàn)經(jīng)驗,戰(zhàn)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馬謖慘??!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由于錯用馬謖而失去了大好戰(zhàn)機,不得不班師回朝!
正所謂失敗乃兵家之常事,公元228年末,諸葛亮就采用了“暗度陳倉”之計,諸葛孔明再次率領(lǐng)雄師直逼陳倉,想趁魏軍空虛之際,打其一個措手不及!而陳倉相當于曹魏的門戶,一旦大門被打開,以后的事就相對比較好說了!但由于陳倉防御工事極為勞固,諸葛亮率軍攻打?qū)⒔辉?,仍然未將其拿下,而曹魏援軍已到,再次被迫回到朝中!最終導致“暗度陳倉”之計未能實現(xiàn),“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可以說諸葛亮,前面一二兩次北伐是用得爐火純青,但人算不如天算,最終還是以遺憾而告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其實后面還有一句,前面講了劉邦及三國諸葛亮的故事不難得出后面一句“爾虞我詐,勝者為王”爾虞我詐,其實并不只是代表三國,歷史上有哪個朝代不是靠謀略來得到天下呢?當然其中有人成功,有人失敗,而世人都是以成敗論英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