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寒露,廿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七個節(jié)氣,也是秋天的第五個節(jié)氣,是秋季的正式結(jié)束。寒露標志著從涼爽到寒冷,凜冬將至了。秋色,在重露中凝結(jié),溫暖,在深秋中守候。
寒露一般在農(nóng)歷九月,這一月份中,百花漸漸凋零,只有菊花凌寒怒放,越是寒冷越是艷麗,所以古代先人也將這一月送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菊月”。北宋大政治家、大詩人王安石曾寫出“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的詩句,當時他因改革失敗被貶,在杭州想起遠方的朋友沖卿,心中的惆悵,并著絲絲寒風,我想大詩人此時此刻的心境一定是無比落寞。
也有正值人生順境,意氣風發(fā)的唐朝起義軍首領(lǐng)黃巢,寫下“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著名詩句,說明古代文人對秋天這一豐收季節(jié)的喜愛,到處澄黃,歡慶收獲,此時恰逢重陽,天朗云白,登高望遠,到處是五色斑斕,不禁心曠神怡,天高氣爽。
深秋之際,天地間陡然升騰起一股肅然之氣,讓人心中升起一股敬畏之心,唐宋詩詞大家中很多詩詞都是吟詠秋天,歌頌秋天,像最著名的秦觀秦少游的詩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吟誦千古愛情,并成為影視劇中經(jīng)典的臺詞,還有元曲四大家之一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唐代劉禹錫的《秋詞》: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有“詩佛”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種千古流傳的禪宗意境;還有最最著名的唐詩《楓橋夜泊》,流傳了數(shù)千年,甚至影響了中國周邊的國家,“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闭l也沒想到,一首落第舉子的詩居然流傳千古,深得中國人民和周邊國家人民的喜愛,這才是“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