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高度往往是由一個人的眼界決定的,眼界不僅僅決定著一個人的物質(zhì)財富,更決定了一個人的心態(tài)。眼界越高,看待事情越正確。在他人還在只為浮云遮忘眼的時候,自己已經(jīng)看到本質(zhì),并且探索其中的技巧。
比如說,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這3句話,可以讓我們瞬間成熟,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勝讀十年書,值得一讀再讀,我們越早知道越好。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独献印さ赖陆?jīng)·第五章》
釋義: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人們往往認為天地是偏愛好人的,只要自己善良就能前行無阻擁有一切。其實這只是自己的一廂情愿。天地至私,以成其無私,對待萬事萬物不會有任何偏袒。天地自有其運行之道,比如天道酬勤。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能更清晰的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世界,不能抱有弱者的心態(tài)——即善良就應該有所得,善良是一個人的價值追求,不能與現(xiàn)實的功利有因果關系。佛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便是錯。孽因不止,輪回不息。認清現(xiàn)實,我們才能活得現(xiàn)實,活得現(xiàn)實,我們才能更好駕馭現(xiàn)實,不會有傷道德。
2.善用人者為之下?!独献印さ赖陆?jīng)·第六十八章》
釋義:善于用人的人,對人表示謙下。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曹操光腳迎接許攸,最終蕩平天下,齊桓公不記追殺之仇,拜管仲為相,爭霸中原。示弱于人下不僅僅是領導人的修養(yǎng),更是胸懷和韜略。海乃百川,有容耐大,正因為大海居百川之下,所以能成其大。沒有一定的修養(yǎng)做不到屈己成人,沒有一定的認知層次,不懂得以弱勝強的妙處。剛強如巖石、槁木,都是將死之狀,而處萬物之所惡的水流卻生生不息。謙下不是自認倒霉的樂觀版,而是鎖定目標前行下的優(yōu)質(zhì)策略。懂得謙下的人是心眼活得人,更是懂得生活情趣的人。
3.圣人之道,為而不爭?!独献印さ赖陆?jīng)·第八十一章》
釋義:圣人的行為準則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于道。遇到喜歡的事務不要不擇手段的去爭搶。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計較自身得失,不僅僅不會失去屬于你的那一份,也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與掌聲。商場高手,往往懂得下餌釣魚的道理。但在道德利害方面,不爭才是最高境界。凡事皆空,唯因果不空。不爭者不染因果卻能讓萬事萬物各得所居。不爭即爭,不爭即德。
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以上3句話,非常經(jīng)典,可以讓人瞬間成熟,勝讀十年書,我們越早知道越好!朋友們,讓您瞬間成熟的是那句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