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大師鄭板橋先生曾在瞻仰一幅古人墨跡時,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愿為青藤門下走狗。
青藤者,徐渭也,浙江紹興人,曾用名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只要知道徐渭、徐文長就行了。
后人閑來無事,要給明代評出個三大才子。大家也知道明代才子太盛,競爭激烈,評來評去連唐伯虎這樣的人才都沒能擠進去,最后贏得公認,獲此殊榮的三人是解縉,楊慎,徐渭。
解縉總編《永樂大典》,公認博學(xué)第一。
楊慎據(jù)說讀遍天下群書,公推博覽第一。
徐渭卻成了這三人之中名氣最大,傳說最多的人物。
解縉和楊慎都是狀元,徐渭卻只是個秀才。明朝科舉制度是秀才,舉人,進士(進士里的第一名是狀元)。按現(xiàn)在比較的話,那兩人都是高考冠軍,而徐渭只能算個初中畢業(yè)。
徐渭自幼身負盛名,多才多藝,他曾對自己的才藝做過自我評價: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
照這個說法,令我們敬佩不已的高超畫技,竟然是徐渭自己最不看中,自認最差的!
徐渭的書法被譽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俠客”。他的草書縱橫恣肆,詭異奇?zhèn)M紙龍蛇,可謂藝高人膽大。
其實,可對于徐渭來說什么書法呀,畫技呀,都是小才藝,他最牛最引以為傲的本事是兵法!
徐渭二十歲考上秀才,一生也就止步于秀才!三十多歲時東南總督胡宗憲親自請他當師爺,可能是考慮到范進的“前車之鑒”吧,徐渭同意了,歷史上因此誕生了一位“天下第一幕僚'。
從政治上看看徐渭,他替胡宗憲給嘉靖皇帝寫了一封拍馬屁文章《白鹿賦》,據(jù)說這篇拍馬屁文章的水平之高,讓嘉靖看的跳起來連連叫好,即刻就去太廟燒香禱告去了,并下旨重賞胡宗憲。
寫這篇馬屁文章的主因是當時嚴嵩把持朝政,要找胡宗憲的麻煩,胡宗憲又不愿和臭名昭著的嚴嵩同流合污,和徐渭合計:要拍就拍一把手吧!
雖然有人曾因這篇文章指責徐渭的人品,但后來的事情可以證明什么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搞定嘉靖后,胡宗憲和徐渭就開始著手抗倭的大事了。
胡宗憲是一個胸懷大志,心系黎民,有著保家衛(wèi)國情懷的高級干部,但在徐渭到來之前,明明看起來肯定能打贏的仗卻莫名其妙的就輸了。直到徐渭跟他說了句“先定大局,謀后而動'時,胡宗憲才真正找到了戰(zhàn)勝倭寇的指南針。
在徐渭的這個戰(zhàn)略方針指引下,用了十二年時間,徹底消滅了在東南丶福建沿海燒殺搶掠了近百年的日本強盜,解救了成千成萬的平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可悲的是在勝利到來之時,胡宗憲在獄中自殺,徐渭自殺未遂因抑郁癥殺妻被關(guān)在獄中。
徐渭在五十歲時教了一個學(xué)生,教兵法。這個學(xué)生叫李如松,李如松的父親叫李成梁。
史料中說戚繼光生平百余戰(zhàn),無一敗跡??僧敃r名將他只能排第二,排第一的就是李成梁。我們不妨想想,一個只當過六、七年師爺?shù)男悴湃ソo當時第一名將的兒子教兵法,這是如何的自信呢!
二十多年后,萬歷二十年,日本派了九路大軍,十五萬人進攻朝鮮,用了一個多月就全面攻陷了朝鮮,明朝萬歷皇帝命李如松帶五萬明兵去抗日援朝,李如松五萬對十五萬,用了半年時間,消滅日軍四萬多,剩余的盡數(shù)趕下了海,替朝鮮收復(fù)了所有失地。
朝鮮慶功宴上,經(jīng)不住朝鮮國王大臣們的一再追問勝利秘決,李如松緩緩昂頭,面向南方說'二十年前,我的老師就教過我如何對付這群恃勇兇殘的倭寇了'
差不多與此同時,萬歷二十一年正月,徐渭貧病交加,無人理會,悄悄離開了人世,年七十三歲。
如果真有天意,李如松的勝利就是對他最及時的送行!!!
藝術(shù)網(wǎng)
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