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觀察—獨立綜合的金石書畫新媒體平臺
明 文彭銘老坑端硯
翰墨染煙華,豐樂在硯田
--2015秋朵云軒首屆古名硯專場綜述
文/袁邦彥
硯是一種研磨工具,并與筆、墨、紙一起合稱為文房四寶,為中國書畫藝術(shù)的誕生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chǔ);硯又是一種媒體,它從一個側(cè)面記載著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文化的造物精神,傳遞著不同時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思,印記著時代社會生活方式的縮影。
清?大西洞云紋隨形端硯
此次朵云秋拍特別推出'豐樂硯田--首屆古名硯專場',集明清民國佳硯七十余方,傳世珍品悄然其中,硯材包羅萬象,端硯、歙硯、澄泥硯、紅絲硯、竹硯、瓷硯等,材質(zhì)佳、雕工精、銘文雅者良多。
清?乾隆御題仿唐石渠硯
硯之銘記最為可人,文人雅士,得一佳硯,輒制銘撰記,以傳后世,千百年來流傳,既美且富。此次硯臺專場匯集了幾方名家銘硯的精品代表。
'清陳夔龍舊藏水坑平板端硯',硯面有高眼一枚,其是少見。硯背有張定銘刻,上書'筱溪先生遺像,甲午九月五日,庸庵姻兄屬,張定摹。'古樸天真。此硯硯側(cè)有白漆書博物館編號,應為曾入館藏之抄家退回物資。
清 陳夔龍舊藏水坑平板端硯
'清張廷濟銘壽桃紋端硯',取老坑端石制成,形似壽桃狀,有蕉葉白、黃皮、白玉點、青花等名貴石品。硯額雕壽桃卷葉,雅致可愛。背銘'其質(zhì)英英,其理庚庚。君不見金壺幾點汁,灑作滿林風雨聲。道光乙巳秋,竹里老人張廷濟。'亦是對硯文化最美的評價。
清 張廷濟銘壽桃紋端硯
'清吳讓之銘澄泥硯',以澄泥煅燒而成,質(zhì)地細膩溫潤,極易發(fā)墨。器型規(guī)整,四邊起棱合圍,三側(cè)刻有銘文,極富文人趣味。吳讓之銘硯存世甚少,此硯乃極精真品也。
清 吳讓之銘澄泥硯
'清高風翰銘蕉窩綠端硯',以綠端所制,石質(zhì)細嫩,包漿醇厚。高風翰硯盒有銘'此硯就石天然作蕉葉狀,攜手高古摩挲,醇熱而渾凈,石斑陸離崚嶒如蛀,大可把玩。硯亦老端石,通體作蕉葉白,與制式恰合。南村又記。'氣韻生動,古樸蒼勁,亦道山了此硯的優(yōu)雅與鮮活,極富人文情懷。
清 高鳳翰銘蕉窩綠端硯
'清高鳳翰銘大西洞紫玉端硯',背銘'寄骨肉心作文字供,以磨以勵惟賢者用。南阜山人贈并銘,閑齋主人收用。乾隆丁巳二月廿十四日記。'此硯石質(zhì)極佳,嬌嫩細膩,瑩澗如玉,呵氣成露,貯墨不耗。輕叩此硯,亦發(fā)濕木之聲,可為石中上品之佐證。
清 高鳳翰銘大西洞紫玉端硯(左)
清?桂馥銘老坑端硯
發(fā)表時有刪節(jié)。
更正:昨日帖文中“本校李輝老師”應為“本校劉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