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三世紀(jì)是一個除秦國以外的國家都出問題的世紀(jì),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秦國一個一個地滅掉了這些出問題的國家。上一節(jié)我們說楚國出了窩囊的國王,幾次三番地被秦國玩弄,綜合國力大打折扣。今天我們說說趙國。
趙國地處北方,而且,經(jīng)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之后,趙國軍事實力大增。其實這只是趙國國際提高的一項舉措,之前的趙國,不只是做了“胡服騎射”這一件事。
(倡導(dǎo)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
1、在外交上聯(lián)韓扶燕拒齊壓秦,獲得了三十年的黃金發(fā)展期。
趙國、魏國、韓國是從晉國分離(三國分晉)出來的三個同根的國家,趙國與韓國關(guān)系不錯(只是關(guān)系不錯,并沒有深層次的聯(lián)系),但與魏國關(guān)系不太好。在過去的一百年里,趙國的歷史簡單的總結(jié)就是:這一年魏國攻打趙國,第二年趙國攻打魏國,第三年秦國和魏國一起打趙國了,第四年趙國又與秦國一起攻打魏國……打來打去,好生熱鬧。
趙武靈王四年,趙武靈王與韓王會盟,次年迎娶韓王之女為妻,兩國成為鐵哥們,魏國從此不敢隨便打趙國的主意。趙國的南方穩(wěn)定了。
(從趙武靈王這里起,中國的男人開始穿褲子了)
趙武靈王11年,燕國國君讓位于國相子之引發(fā)燕國內(nèi)亂,趙武靈王插手燕國內(nèi)政,派人去找到正在韓國做人質(zhì)的燕公子職,把他送回燕國去做了新的燕王即燕昭王,由此趙燕兩家和平共處多年,趙國東北方也穩(wěn)定了。燕國本已被齊國控制,齊國見趙國插手燕國的事情,心中不滿,發(fā)兵攻燕趙,趙武靈王自稱實力不濟,收兵避戰(zhàn),讓燕王找他的外公秦惠王求救,秦國發(fā)兵打敗了齊,齊秦實力都受損(這是典型的一箭雙雕?。谑勤w國的東面和西面也暫時平靜。幾年后,先是秦國秦武王意外死亡,為爭奪王位秦國內(nèi)亂,趙國西渡黃河,奪取了秦國北境的榆中地區(qū);此后南方第一大國楚國滅掉了第二大國越國,楚齊成了接壤的鄰居,齊國為了應(yīng)付楚國的入侵,忙得毫無精力,不得不放棄與趙國為敵。于是趙國南、北、東、西邊境徹底安寧。這幾十年,趙國得到了安定發(fā)展的黃金時期。
2、軍事上的“胡服騎射”改革,軍事實力大增。
基于實事求是出發(fā)的服裝改革“胡服騎射”(這個前面有文章專門說過),使趙國在軍事上空前強大。《史記》中有這么一段記載:
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云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馳已脫關(guān)矣。
趙武靈王是真正的膽大心細(xì)的帝王,他可以微服跑到秦國去探查,這是何等的才略啊。更重要的是,這一年的實力狀況是,趙武靈王在想辦法做各種偵察,目的是要“攻秦”,沒錯,是攻秦,當(dāng)時的中國政壇,沒有一定的實力,誰敢跟秦國叫板。
(趙國的地理位置)
3、開疆拓土,國土面積增大,綜合國力提升。
中山國的地理位置嵌入趙國境內(nèi),這是個讓人頭大的國中國存在,只要趙國想對外有軍事動作時,中山國就來搗亂,讓趙國無法全力對外。中山國之前得到其他國家的扶持,用以牽制趙國,所以趙國一時之間也無法滅掉它。通過四方的外交活動,趙國擺平四鄰之后,暫時不需要對外用兵,又加上“胡服騎射”改革顯露效果后,公元前296年,趙國一舉滅了中山國趙國國土從此通連一體。在滅中山國的前兩年,趙國已擊潰中山國的幫手——北邊的樓煩和林胡,占領(lǐng)了北邊大片土地,設(shè)雁門云中兩郡。趙國整個的國土面積大增,綜合國力由此大幅提升。
4、會盟諸侯,確立“強國”地位。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某個國家強大之后,就會會盟各國諸侯,這是宣布自己“強大”的聲明式的動作。由此,趙國成為眾多諸侯國承認(rèn)的強國之一。他的這種強大,不是秦國那種群起而攻之的強大,而是各國和平公處基礎(chǔ)下的強大。
可是,這么強悍的趙武靈王只活了45歲,這正是一個政治家年富力強的年歲,何以在這個年紀(jì)就死掉了呢?
原來,在趙武靈王即位四年的時候,他娶了韓國的公主(前面提過,主要是軍政的原因)為妻,兩人生了一個兒子叫趙章,后來被立為太子。韓公主去世后,趙武靈王在即位十六年時娶了臣子的女兒孟姚(吳娃),吳娃生的兒子就是趙何。吳娃在短暫的一生里為趙武靈王帶來了很多快樂,但從沒有求過他任何事,死前,她提了唯一的一個要求:立趙何為太子。這是禍?zhǔn)碌钠鹨?,因為趙國已經(jīng)有了太子,就是原來的趙章。
(趙武靈王墓)
《資治通鑒》載:公元前295年那一年:
趙主父封其長子章于代,號曰安陽君。
趙武靈王把長子趙章封到代地,號稱安陽君。君,比王,差著一大截呢,更何況,趙章原來就是太子。
趙武靈王的意思是讓趙何在臣子的輔佐下主抓國內(nèi)的政事和經(jīng)濟,他自己可以以軍事長官的的身份一心一意地帶兵對外征戰(zhàn)。三年時間過去了,在這三年里,趙武靈王東征西討,南征北戰(zhàn),拓地千里,虎狼之國秦國也被他玩弄于股掌(前面提過他微服入秦的事),能與巨無霸楚國分庭抗禮,其他那些國家更不在話下了。這個時候,趙武靈王有了統(tǒng)一天下的野心,但國政在趙何手里,令從王出才是正道,44歲正當(dāng)壯年的趙武靈王開始后悔了,他想把國政拿回來。安陽君趙章當(dāng)然也不甘心蝸居在北邊的代地,他想奪回本屬于他的權(quán)力。在代相田不禮的策劃下,趙章開始伺機造反。
趙武靈王當(dāng)然是個聰明人,他看出了大兒子想從小兒子手中奪權(quán),錯就錯在,他這個時候沒有想著去彌合兩個兒子的矛盾,而是想利用兩個兒子相互爭斗的機會,自己再趁機復(fù)位。于是,他出了昏招,他打算把趙國一分為二,讓大兒子趙章也在代郡稱王,這一提議遭到了趙國重臣肥義的反對,肥義當(dāng)年是趙武靈王的臣子,忠于趙武靈王,但現(xiàn)在他是趙何的臣子兼老師,他認(rèn)為他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匾矣谮w何。覺察到趙武靈王想要復(fù)辟的野心后,肥義向趙何進行了匯報,趙何意識到了問題的嚴(yán)重性,便召集他信任的幾個大臣一起商量對策,并逐漸控制兵權(quán)。在趙武靈王的默許下,趙章準(zhǔn)備奪權(quán),但做好了應(yīng)對措施的趙何防守嚴(yán)密,趙章他們無法下手,趙武靈王決定親自出馬。他以在沙丘選看墓地為名,讓趙章與趙何一起陪他去。這理由很正當(dāng),趙何沒有辦法,只得在肥義和信期的陪同下隨行。到沙丘后,趙何住在一處宮室里,趙武靈王和趙章住在另一處宮室里。
當(dāng)天晚上,趙章借用趙武靈王的令符請趙何過宮議事。肥義感覺不對,要趙何與信期加強防衛(wèi),如果他不回去就是發(fā)生了政變。同時命令信使準(zhǔn)備,如果一旦發(fā)生變亂,立即通知朝內(nèi)發(fā)兵勤王。肥義到了趙章的宮室后,果然覺得氣氛不對,沒有見到趙武靈王,趙章與田不禮見以太上王趙武靈王的名義都調(diào)不動趙何,知道趙何已有所準(zhǔn)備。于是趙章和田不禮殺了肥義,再派人去召趙何,如果趙何不來,就立即派武士刺殺。趙何看到肥義沒有回來,而又有使者來召他,知道發(fā)生變亂。于是斬了使者,率軍包圍了趙武靈王和趙章住的宮室,與趙章和田不禮的黨徒展開激戰(zhàn)。朝內(nèi)也有大軍趕來平叛,于是趙何軍隊很快就控制了局面,趙章戰(zhàn)敗守在宮內(nèi)。大臣本來想請示趙何如何處理,但又擔(dān)心趙何會下令讓他們殺了自己的哥哥和父親,將來秋后算賬,殺兄弒父的罪名一定會找替罪羊。于是他們殺進宮去,殺了趙章及其黨羽,趙武靈王眼看著,但也沒有能力制止。接著他們又把趙武靈王宮里的人全部趕出來,卻不許趙武靈王出宮,也沒人敢殺了趙武靈王,他畢竟是太上王啊。
(趙國眼中的戰(zhàn)國七雄)
趙武靈王被圍困在內(nèi)宮,內(nèi)宮沒有存糧,日常的瓜果點心沒過幾天就被吃光了,趙武靈王餓得實在受不了了,就捉那些剛出生的雛鳥生吃。如此持續(xù)了三個月之后,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極富心機的趙何在三個月內(nèi)對他父親的生死之事一直不問,直到趙武靈王餓死,趙何才痛哭一場,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一代雄主,最終只落得個月溶溶寒風(fēng)伴枯燈,慘兮兮餓死無人宮,趙武靈王何其不幸,但古往今來的權(quán)力相爭,一直如此。只是我們在嘆息趙武靈王的悲劇時,不免也會由此嘆息趙國的命運罷了。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