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我的解釋:
關尹啊,我和你講啊,我講的道(從語氣上看,這第一章應該不是第一章,在此之前應該還有鋪墊,因為一上來就和別人講道啊道啊,別人會聽的一頭霧水,這個好象不符合對話,起碼有個解釋鋪墊才合情)可以用你理解的道這個字來表示,但是這個道不是我想要表達的那個永恒的道。如果你用這個道去理解那個永恒道的話,那么你就理解錯了。
所以呢,為了便于理解和講解,我們給他們命名,但是我要強調的是我說的名和那個永恒不變的名還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理解成這個名就代表那個名的話,那么還是錯的。
好了,我想你應該清楚我說的意思了吧,接下去,我就開講了。我們先講兩個概念,天地之前是什么呢?我用“無”來命名天地之始,“無”就是孕育出了天地的最初的形態(tài),是天地之母。(“無”,按我的理解,無就是真象,他對應的是有,有就是我們感受到的一切,我們以為是真象,但不是真象,“無”是永恒的,“有”是不死的,但“有”終究是有結束的那一天,而“無”卻是永遠都在,這個太奇妙了。這個和佛家的一些理論是相通了)
我用“有”來表示萬物的源頭,萬物之母。過去的永恒的“無”是永無止境的,所以你就算睜大眼睛仔細觀察也是看不到的。久遠的“有”你是看得到,相對于我們來說也是永無止境的,但是你仔細觀察還是看得到的。
有和無就像一輛車的兩個車輪一樣,其實是一個整體,只是分開叫了兩個名字。
是不是感覺神妙難以捉摸而很深奧啊!哈哈 ,這就是我們俯察天地,前往觀察的眾多門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