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jīng)》的十大特性和“道之三寶”
道德經(jīng)涵蓋治國、治家、治身之常理。道德二字為此書的總綱,也是萬事萬物之根本。
道是隱形的,德是顯現(xiàn)的,德不能離道,道更不能離德,無德不能現(xiàn)道。
道為體,德為用,即所謂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道德經(jīng)的思想有十大特性
道德學(xué)說的十大特性是:虛無、自然、清靜、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
道有三寶,若能執(zhí)道之三寶,大道不難修矣。至簡至易,易懂易行。
道之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何為慈?慈性自然,以仁慈之心善待天下萬事萬物,以己之慈,感化萬物,萬物受感,自亦歸慈,若天下人皆慈,百姓自安,國家自治,慈焉能不勇。
何為儉?儉性清凈,清清靜靜,無妄為之行,順天應(yīng)人,合于自然,利益萬物,物物受利,人人受益,儉安能不廣。
不敢為天下先又指的是什么呢?謙卑處下,無智無欲,與物無爭,不炫己長,置身于后,不為人先,此為水性,此性雖不為器用,而無器能與之爭,此不爭之器,無器能比。
人之行事,守此三性,執(zhí)此三寶,事無不成,道無不就。若舍此三性,貪心必生,爭強好勝,爭權(quán)奪利,爭先恐后,仁慈皆無,如此相爭,與道遠矣,身雖不死,神實已亡。
要牢記這道之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