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來水的水質越來越差,直接燒開來喝就是一股怪味,沒有凈水器這日子簡直沒法過了!這個超濾凈水器用了4、5年,當時花了360大洋,對水中的異味能有效的去除,不過燒開的和未燒開的喝起來區(qū)別挺明顯,顯然是不能直飲的,而且水垢不能去除,每一兩個星期都要清水垢,已經忍無可忍了。
考慮換純水機,原來打算直接買成品,看了許多牌子,都是電腦控制,需要插電源。我的櫥柜里沒有插座,墻上也沒有空間了,只能用不插電源的,于是決定組裝一個。先搞一個無泵純水機試一下,這是原理圖
前置過濾選用三級10寸帶托板的,緊湊些
三級濾芯:PP棉、UDF顆?;钚蕴?、CTO精密活性炭
前置過濾選透明瓶,方便檢查濾芯。放在櫥柜中很少見光,應該不會因光照而發(fā)霉。
廢水比用可調節(jié)的,做個固定架
廢水比和沖洗閥作為一個單元
廢水比和沖洗閥的安裝位置
前置過濾和反滲透之間裝一個3分開關
前置過濾之后有一個出水口,接水龍頭用于洗菜洗碗。新的活性炭濾芯有散落的碳粉,換濾芯后先關閉3分開關,開水龍頭沖干凈碳粉,再打開3分開關讓無碳粉的水進入RO濾芯。
裝個水壓表監(jiān)視水壓
400G低壓反滲透RO膜
據說2公斤水壓就可以正常使用
裝入膜殼
在托板上安裝膜殼固定架,托板預留的孔不合適,另外打孔
裝上RO過濾器
無泵純水機必需的零件--四面閥
四面閥水流的流向
這是逆止閥,也叫單向閥,上面標有水流方向
接好水管
膜殼的進水口和出水口是3分的,四面閥的接口是2分的,需要用幾個變徑的接頭
換個角度
最上面的是小T33的后置活性炭濾芯
在衛(wèi)生間里試一下,先關閉3分開關,沖洗碳粉
水壓一般,不高
開始放水,調節(jié)廢水比,使其流量1:1左右,然后擰緊鎖緊螺母
關閉出水閥門,廢水流量逐漸減小
最后廢水也停止流出了,證明四面閥工作正常
自來水TDS為124
剛開始凈水TDS為51
出水一段時間后凈水TDS降為13,喝了一口,感覺和涼開水沒什么區(qū)別
純水機標配的壓力桶體積太大,嘗試用空濾瓶代替,濾瓶的一端封閉。
濾瓶倒置,利用里面原有的空氣被壓縮后產生的壓力將水壓出來
出水量明顯大很多,不過倒置濾瓶里的水流完后就恢復到小流量狀態(tài)。
水壓表原來的安裝方式使得RO膜的更換不方便,調整一下
裝進櫥柜里,托板用螺絲固定在墻上,前置濾瓶離地3cm,這樣可以直接擰下濾瓶換濾芯。
廢水出口
裝好凈水龍頭,試一下出水,流量挺小,看來無泵純水機沒有壓力桶還是不行,壓力桶就象電腦里的緩存一樣。
用倒置的濾瓶代替壓力桶是可行的,但一個濾瓶存水不多,電熱水壺1.5升,要兩個濾瓶才行。
兩個濾瓶串連,一端裝2分接口
另一端堵上
放入櫥柜中占地不大
出水效果好很多
燒壺水試試,沒有水垢。到現在已經有兩個多月了,一點水垢也沒有。
到這里一個無泵純水機已經完成了,花費不大,總共也就三百多。過了幾天,又琢磨著再折騰一下,裝個水泵試試,400G的水泵體積挺大,只能搞個架子裝在一旁
加水泵的安裝圖,在原來的基礎上改動不大
水泵電源用6節(jié)18650鋰電池,接線圖
用18秒自動沖洗閥替換手動沖洗閥
加上兩個傳感器,高壓開關(水壓高時斷開,水壓低時導通)
低壓開關(水壓低時斷開,水壓高時導通)
連接水泵的接口
在RO膜殼的進水口加個水壓表,凈水出水口安裝高壓開關
RO膜殼凈水出水口安裝一個TDS檢測器,可實時檢測水質
高壓開關上有一個調節(jié)螺絲,可調節(jié)在何壓力時通斷
水泵吊裝
做個小電路板,用繼電器控制水泵,再加上電池電量顯示板,按下輕觸開關顯示電量
6串18650準動力電池,15A帶均衡保護板
沒有熱縮套,用電工膠布包好
低壓開關裝在水泵的入水口,取消用濾瓶做的壓力桶
出水量還行
實時檢測TDS
用了幾天后,發(fā)現有一個問題,當純水機閑置一段時間再放水時,TDS值很高(最高到200多),然后才逐步降低,度娘說是因為互相滲透的原因。有壓力桶時,桶中的水稀釋了TDS值,表現不明顯。成品純水機基本上不考慮這個問題。
嘗試了幾個方法,覺得這個不錯。圖中紅框中是最后增加的部件,其原理是:放水時,進水電磁閥開啟,當凈水龍頭關閉時,由于濾瓶的存在,水流入濾瓶,水壓上升較慢,當水壓達到一定值,高壓開關斷開,水泵停機,進水電磁閥關閉,此時濾瓶的水壓大于進水口的水壓,濾瓶中的水(TDS值?。┝魅隦O膜殼,置換了原有的TDS值高的水,在互相滲透的情況下,出水口的水TDS值也不高。
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放水的頭幾秒TDS值最高也就是50左右,缺點是比原先多廢了些水。
進水電磁閥是有方向的,為防止反向水壓高,在出水口接單向閥
進水電磁閥關閉時,濾瓶中的水量,水位用膠布做個標記
逐步置換膜殼中的水
置換完成
這個純水機春節(jié)前就完成了,用到現在感覺還不錯,電池一星期充電一次(2200mAH),每天制凈水5升左右,電池沒電也能出水,只是水量小。
與有電腦板的相比,在維護方面相對麻煩些,像定期沖洗就得人為控制,但用電腦板就得有插座,接插座太麻煩了,暗裝要鑿墻,明裝不安全,想想還是算了!
謝謝觀看!
關注數碼之家網瀏覽更多精彩資訊、拆機圖文DIY
技術交流請聯(lián)系原作者
作者:roadtree
本文來源:數碼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