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核彈有段位,鈷彈說第二,其他核彈都不敢排第一。
鈷彈又被稱為末日武器,由于它的威力太大,以至于至今都沒人敢將它制造出來。
提到核彈,大家首先會想到人類首次投入實戰(zhàn)的核武器,也就是1945年在日本廣島上空爆炸的“小男孩”。
“小男孩”威力為1.5萬噸TNT當量,這場災難讓近20萬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然而,“小男孩”的這點破壞力,在鈷彈面前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只能叫弟弟。
1961年,蘇聯(lián)在新地島上空,試爆了一枚5000萬噸TNT當量的大伊萬。
大伊萬試爆后的蘑菇云,高度超過了60公里,甚至有傳言,大伊萬的試爆,讓亞歐大陸也偏移了9毫米。這也是迄今為止,人類試爆的威力最強的核彈。
然而,鈷彈的出現(xiàn),讓大伊萬這種超級核彈,也頓時黯然失色。
雖然人類從未制造過鈷彈,但通過科學的分析,就能知道它究竟有多恐怖。
一枚就能毀滅地球,這不是危言聳聽,它就是被人稱為“末日武器”的鈷彈。
1945年,美國研制的原子彈與世人見面,8年后,也就是1953年,人類史上首枚具有實用化意義的氫彈,由蘇聯(lián)試爆成功,威力當量為40萬噸。
原子彈和氫彈相繼研制成功,但人類對核武器的研究并未停止。
隨后又出現(xiàn)了雙相彈和三相彈,就以三相彈為例,就是在氫彈的外層,包裹上貧鈾238,從而提高這種核彈的威力。
在這種想法的指引下,1950年,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也就是鈷彈設計的原始思路。
他認為,將貧鈾238,更換為其他材料,有可能讓核彈的威力再次呈指數(shù)級上升,而這種材料,就是鈷。
當氫彈披上鈷59外殼后,氫彈爆炸釋放的中子,會讓鈷59變成鈷60,并釋放出大量的伽馬射線。
鈷60釋放的伽馬射線,能直接破壞細胞的DNA結構,而且鈷60的半衰期長,穿透力強,所到之處幾乎寸草難生,更不用說人類和動物了。
鈷彈的威力如此強大,為何卻沒有國家制造呢?
物極必反,雖然鈷彈擁有比氫彈和原子彈更強的破壞力,但它已經遠遠超出了人類承受的范圍。
有人曾經測算,一旦鈷彈在大氣層中爆炸,在大氣運動的作用下,污染會很快跑遍整個地球,誰都無法幸存。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引爆鈷彈,就相當于同歸于盡,對誰都沒有好處。
這就好比夫妻之間有矛盾,頂多也就吵吵嘴皮子,誰也不會真的動手,到頭來只能兩敗俱傷。
目前人類對鈷彈的研究,還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雖然它從未出現(xiàn),但如今的幾個核大國,不排除擁有制造的能力。
鈷彈的沉默,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核威懾帶來的效果或許正在削弱。
北極熊坐擁6000多枚核彈,小兔子照樣敢正面較量。事實證明,隨著衛(wèi)星、精確制導等技術的發(fā)展,核彈存在的價值也在逐漸降低。
在你看來,為了人類長久和平,是否應該銷毀所有的核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