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太子參15g,北沙參20g,麥冬20g,百合15g,知母10g,地骨皮15g,牡丹皮10g,炙紫苑12g,炙款冬花12g,炙甘草6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主治】益氣滋陰,適用于咳嗽之氣陰兩虛證。主要癥見咳聲低微,干咳少痰,口干咽燥,聲音嘶啞,氣短聲怯,舌質(zhì)暗紅,少苔或無苔,脈細(xì)。本病以干咳少痰,氣短聲怯,舌紅少苔為辨證要點。
【方劑分析】方中太子參益氣養(yǎng)陰,健脾益肺:北沙參、麥冬為《溫病條辨》沙參麥冬湯中的主藥,能滋陰潤肺;百合,知母為百合知母湯,能補虛清熱,滋陰潤肺;加地骨皮、牡丹皮以加強滋陰清熱之力;加炙紫苑、炙款冬花、炙甘草以潤肺止咳化痰,諸藥共奏益氣滋陰、潤肺止咳之功。
【加減運用】若肺氣不斂,咳嗽氣短者,加五味子、訶子、胡桃肉以收斂止咳;五心煩熱者,加銀柴胡、胡黃連、醋鱉甲、醋龜甲以滋陰潛陽;陰虛盜汗者,加生地黃、烏梅、浮小麥以滋陰清熱、收斂止汗;兼有肺熱者,加黃芩、桑白皮、海蛤粉以清肺止咳。
【參考文獻】饒洪,李廣.張磊辦治咳嗽九法述要[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6,31(10):4091-4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