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書稿的3個表達方式講書稿就是讀書體會嗎...
講書稿的3個表達方式
講書稿就是讀書體會嗎?
我總是分不清楚,直到看到這本書《寫作公式》,作者釋若老師是這樣解讀的:
讀讀書體會主要談自己讀完一本書的感悟與體會,講述稿必須梳理用戶思維,相當于我們幫用戶把一本書讀薄,把書中的干貨做成知識產品呈現(xiàn)給賭用戶,幫用戶節(jié)省時間,節(jié)省讀書時間,看了這段話可以一下子班兒讀書體會與講述稿區(qū)分開了。
作者在書中講到了,寫講述稿是必須牢記的三個點,按照這三個點可以。寫出一篇標準的讀書稿。
第一采用線性邏輯寫作。
首先我們要明白,講書稿發(fā)布的形式是以音頻類為主,產品以讓人聽懂為原則,聽眾在接受內容時呈線性思維。
線型特點是從某一個點開始,經過一個或幾個點推演,最終到達一個結果,屬于比較簡單的復述類模式。
講述稿的這個特點,符合現(xiàn)代人聽書的需求?,F(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特別快,如果講書稿存在多層思維邏輯,那么大眾容易繞暈,并不容易理解,聽眾會減少對聽書的興趣,也降低講書稿的價值。
釆用線性邏輯寫一篇講書稿,也遵循了音頻類知識產品讓人聽得懂的原則。
第2點,口語化表達。
口語化表達,符合現(xiàn)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文縐縐的文,已經不符合現(xiàn)代生活信息的傳播。
無論是微信朋友圈產品文案,還是各種平臺視頻內容,接地氣的口語化,已成為主流。用作者書中的話就是“只有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才順耳”,遵循這個原則,講書稿寫出來才越來越受歡迎。
第三點,必須寫過渡句。
過渡句是承上啟下的作用。猶如炒好一道菜,鍋熱,放油,放切好的菜,放調料,按照炒菜順序,才容易色香味俱全。假如一下子全部放鍋里, 最終也會熟,但總歸有區(qū)別。
講書稿有過渡句就有連貫性,聽眾更容易聽懂,顯得比較順暢,整體融洽。
講書稿的3個表達方法,你學會了嗎?
下次講《寫作公式》第4章,復述技巧。
#讀書筆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