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合報 文/李世慶(自由講師)
那天,女兒拿出數(shù)學考卷要我簽名,看著上面顯眼的紅色數(shù)字“46”,我有些訝異,想了想后開口:“這張考卷好像有點難?”女兒回答:“不會啊,我全部都會呢。”我更不解了:“可是老師打46分耶?”女兒說:“因為這不是我的考卷啊,這是曾槿章的啦!”
我又問:“為什么曾槿章的考卷會在妳這里?”女兒說:“因為他聽我說,我不管考幾分都不會被罵或被打,可是他如果考不好,就會被他爸爸修理,所以我們就交換考卷,這樣他回家就不會被處罰啦!妳看,名字的地方是擦掉再寫上去的?!蔽易屑毲屏饲?,雖然是鉛筆字,但仍可以看出涂改過的痕跡。除了告訴女兒這是不正確的行為外,我也好奇曾槿章拿女兒的考卷回家后會有何發(fā)展。
隔天女兒到家后,我趕緊問她:“昨天曾槿章怎么樣啦?”女兒說:“他很高興啊,因為他爸爸很開心,說這是他第一次考一百分,還帶他去吃牛排,他阿嬤也給他一百塊獎金,他今天就買巧克力請我吃。不過我有告訴他以后不能再幫他了,因為這樣是在騙人,但如果他數(shù)學不會,我可以教他,他也點頭答應,說這次沒被打就很開心了?!迸畠侯D了頓,繼續(xù)說:“他還問我,為什么他考不好就會被處罰,我考不好卻沒關系?我說是我媽說的呀,考得好不好是看我會多少,不會就再練習就好了,又不是做錯什么事,為什么要被打?他好像覺得很奇怪?!?div style="height:15px;">
考試,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評量,讓老師、父母及孩子自己用來了解學習狀況及能力的一種媒介。只是我們的評量范圍和方式太過狹隘,以學科考試為主,成績就成了老師、父母和孩子的緊箍咒,以分數(shù)作為學習,甚至是品行的依據(jù)。
然而,每個孩子的資質(zhì)都不同,學習管道也不同,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下,老師很難照顧到每個孩子的學習需求,因此就會出現(xiàn)學習上的參差狀況。如果父母能了解自己孩子的能力、興趣和個性特質(zhì),并以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待分數(shù)、對待孩子,例如看見孩子的善良、熱心、好人緣、體能佳、風趣、親和、藝術性強、音感很好等等,而不只是以分數(shù)作為唯一的標準,相信親子間會有更快樂的相處!
把這段有關教養(yǎng)的故事,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這些道理吧!
活動主題:
慢養(yǎng),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卡內(nèi)基訓練親子情商講座
誠邀10-21歲的青少年與父母共同參與
活動場次:
蘇州:5.14 (周六)
14:00-16:30
無錫:5.22 (周日)
14:00-16:30
寧波:6.4 (周六)
14:00-16:30
杭州:6.5 (周日)
14:0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