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內的一個磨坊里,有一匹白馬和一頭毛驢。它們是好朋友,白馬在外面拉東西,毛驢在屋里推磨。后來,白馬被玄奘大師選中,出發(fā)去印度取經。
17年后,白馬馱著佛經回到長安。它重回磨坊會見它的驢子朋友。白馬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歷:浩瀚無垠的沙漠、高聳入云的山嶺、莽莽蒼蒼的森林、神奇的國度……那些神話般的境界讓驢子聽了大為新奇。驢子驚嘆道:“你有這么豐富的見聞呀!那么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span>
其實,白馬說,“我們跨過的距離是大體相等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有停止,不同的是我與玄奘大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按照始終如一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圍著磨盤打轉,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個狹隘的天地?!?/span>
我們都知道,射箭有靶子,才知道是否射中;賽跑有終點,才知道是否破紀錄。同樣的道理,人生有目標,才知道是否成功。帶著目標生活,是最有效率的人生。
目標為什么對人生的影響如此之大呢?道理其實很簡單:人生好比走路,事先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早早上路,或遲或早,總能到達。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漫無目的地尋找所謂幸福,那就只有碰運氣了。也許誤打誤撞,能走進理想的“桃花源”,但十有八九,還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原地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