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智慧系列(27):人才是專好,還是博好?窮人苦糾結(jié),富人不計較
專與博。人才是專才好,還是要博才好呢?窮人思維者常常會糾結(jié)此類小問題,動不動就以此為題開什么辯論大會,似乎靠數(shù)人頭就能得出真理了。這是窮人思維的典型表現(xiàn)。而富人思維者則不會糾結(jié)于此等弱智問題。
富人思維以為:
人無一專,則無法達(dá)到博。一個人必須先有對某一方面的專才,才可能拓展開去做到博采眾長,為什么?一個人沒有在某一方面做成功的經(jīng)驗,他就很難體會到什么是成功,掌握核心技能是什么體驗。也就是所謂的“一屋不掃,不能掃天下”,因為天下就是無數(shù)屋子組成的。
有些博,是看起來的“博”,是你涉獵的范圍廣——粗而不精,不得要領(lǐng)。就像梧鼠之技,會飛卻飛不過樹;能跳卻跳不過坑??此剖遣﹨s無一精通,成了半瓶水晃蕩的貨色,成不了器。無專心做一事修一技的潛心,就沒有可能真正的博。專,就如干革命要有根據(jù)地,這根據(jù)地做到龍盤虎踞,沒有被人抄后路的憂慮,才有益于后續(xù)向外的拓展;只靠浮皮潦草的廣泛涉獵,其結(jié)果不過是狗熊掰玉米,最終烏有所獲。
窮人思維者求博不是建立在專業(yè)深度的基礎(chǔ)上的,而是建立在所謂的興趣上的。但他們卻并不明白,這興趣是“淺嘗輒止,不敢深入”,并非真心真性。在攻專的時候遭遇了小挫折,茫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便打起了退堂鼓,卻美其名曰:不可在一棵樹上吊死。這種行為本質(zhì)上是退縮,是逃避,是對自己無能的包庇,是對自己乏謀的妥協(xié)?!彩峦讌f(xié)退縮,這人豈能有所成就?
無論專還是博,都是為了用,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我們或許可以拋棄對專、博這類概念的辯論,也不要追求那些虛幻的不實在的事物,就以現(xiàn)在實際情況而論,就以解決問題的角度去看,找到你最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千方百計解決之——先活下來,再謀求如何活得更好;先解決一個問題,然后再解決下一個問題。一個人在某段時間內(nèi)解決一個問題,成功率大;而同時三五件事都做,成功率就極低,這是自然規(guī)律。在不專的基礎(chǔ)上求博,其本質(zhì)就是三心二意。
凡事最后都在于“利害計算”。你對自己的利(志向、興趣等)了解的越清楚,對如何爭利認(rèn)知的越清楚,那么你自然就知道該怎么去做——而不是沉溺于胡思亂想。比如,你最想做的是成為一個作家,這是你的志向——你可以也愿意付出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去修煉寫作技術(shù)、提高眼界和境界——那么,你就去做好了,從每一篇文章開始,從每一句文案開始。當(dāng)然,你自己能力不足、天賦不好,成功的道路就會曲折點,也許最終也成功不了——但我覺得為自己的志向奮斗一生,也是幸福的。也許你最終不會成為一個大作家,但至少能靠這個掙不少錢。
窮人思維者,往往把時間浪費在專博的辯論中,其實學(xué)海無涯,進(jìn)一寸就有一寸的歡喜,何必執(zhí)著于什么專,什么博?富人思維者則有計劃的去解決問題,等他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都解決掉了,其能力就隨著問題的解決而增長,其境界也就越來越高——最終實現(xiàn)三大自由:身體自由、財務(wù)自由、精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