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人人都需要答案,其實,人首先需要的只是美感,有了美感才要答案。
多少紅塵精彩事,是病,得治;草色遙看近卻無,現(xiàn)實,得服;管他什么花落知多少,管他什么誰沒鞋誰沒腳,虛頭巴腦。拍拍屁股,有啥用啥跑,踏實最好。
喝了那么多心靈雞湯,如果沒有轉(zhuǎn)化成能量去奔跑,就會竄稀在廁所暈倒。
人生一路,有鮮花,也有粑粑,其實,沒有難不難,只有瞎不瞎。
生命里,懶就等于弱,沒有差別,都會失去一切。
消滅復(fù)雜的利劍是正念。
笑容燦爛的人都相信行動的力量;雞頭敗臉只相信已有的安全。
忠恕之道其實就是孔子定的一個區(qū)間:利益他人是愛自己的秘訣,是忠;不禍害人,是保護(hù)自己的秘訣,是恕。這個區(qū)間里,人生易成功。
相對論說運(yùn)動到光速不存在時間,佛法說一念真心不存在時間,那么合一起理解:一念真心就是念頭這種物質(zhì)如光速般運(yùn)動、就是這念頭時刻都在、就是這一念不曾斷過。
只有一個念頭,行為就是執(zhí)行;擁有多個念頭,行為就是猶豫。所以“一心不亂、一念不斷”就至關(guān)重要了。
太苦人是無法成事的,太樂也是無法成事的,而苦和樂之間不急不緩、生機(jī)勃勃的那個狀態(tài),會讓人想起哼哼著拱地的豬,那個詞很恰當(dāng):歡實。
做自己想要的自己,須擔(dān)人罵;做他人滿意的道具,須受自責(zé);不同在于:他人之罵可不聽,自己之責(zé)永不停。
不必追求完美的事,只須付出完全的心。
為什么很多話很有道理,看完卻絲毫無用呢?因為認(rèn)知無法改變感受。那么什么才有用呢?去經(jīng)歷和感受。那萬一跑偏咋辦?怎么才能多些把握呢?看案例,找老師帶,然后自己混。
戒備拒絕變化,就是弱??;樂觀接受變化,就是強(qiáng)大;梟雄出生時也是一坨肉,變化不同,人生便不同。
如果說“活著”是生命的核心,那么“自信”就是活著的核心,而“永不屈服的心”就是自信的核心,是人心各部分的群龍之首、動力之源。
多些兵來將擋的專注,少些迎來送往的世故,這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hù)。做得到是勇敢,做不到是懦弱,千萬別美化成忙碌,---自欺是毒。
若不去干預(yù),人生便是為了活著的慣性而活著,而這活著的慣性,不過是無事時享麻木,有事時鬧情緒。就像一條定時叫兩聲的玩具狗,等著零件老去。
讓自己的良性和劣性和解、協(xié)作、求同存異,才是自救;讓自己的良性和劣性廝殺、對抗、水火不容,只是自殘。因為,我們看不到:良和劣只是一個體的兩個面。
悲哀的人需要的永遠(yuǎn)不是安慰,只是忙碌,因為悲哀的核心是正神放逐、邪神居位,安慰只能讓邪神多些機(jī)會施展身手,忙碌卻可以讓正神盡快強(qiáng)大占據(jù)心思居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