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zhì)上的貧窮我們自己是有感覺的,精神上的貧窮卻不易覺察。
何謂窮人思維?窮人思維首先是自卑,認為自己不配;其次是匱乏感,始終覺得自己少了什么;三是焦慮,急于擺脫現(xiàn)狀;四是受害者心態(tài),怨天尤人。
所謂人窮志短。窮人的世界里總是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對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缺乏自信,處在低自尊水平上。這主要是由于窮導致了他們視野的局限,他們沒見過好的,因此,對好的事物缺少體驗,當他們面對美好事物時總是如同鄉(xiāng)下人進城一樣,顯得無所適從,局促不安,甚至有種羞恥感。先前有個故事,說富人到五星級酒店只點一碗稀飯,覺得很理所當然,而窮人到了大酒店,就一定拼命點貴的菜,逛奢侈品商場就一定不敢還價,為什么,因為生怕別人瞧不起他,覺得他買不起。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哪怕有了錢以后,也是要吃個齋、戴個佛珠,生怕別人說他沒文化。
窮人思維的人總是覺得自己少了點什么,不僅僅是金錢。窮人總是存在一種不安全感,覺得什么東西不夠,來不及,條件不具備等等。因此,他們拼命囤積,拼命攢東西,碌碌無為。窮人有一種表現(xiàn),就是吃東西一定不能剩下,雖然這被視為美德,但是試想一下,你一直充當著家里的“凈盤使者”,用自己的腸胃收拾殘羹冷炙,相比腸胃健康,哪個更合算?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里侯勇飾演的某部委高官,受賄了一房子的錢不敢動,其實也是窮怕了,其實,劇中的祁同偉、高小琴,他們拼命追逐權(quán)力,試圖要“勝天半子”,本質(zhì)上也是來自因小時候的貧窮帶來的匱乏感和不安全感。還有一種窮人終日忙忙碌碌,認為自己很忙,不敢讓自己停下來,其實,仔細想想并沒做什么事,甚至隔一天都回想不起來昨天自己干了什么,這就是想“填滿時間”來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空虛。
窮人思維還表現(xiàn)為普遍焦慮,總是擔心壞事來臨或者總是對目標實現(xiàn)充滿不安。何為從容?好似諸葛孔明獻空城,任你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哪來的底氣,這是洞悉形勢、練達人情之后的確信無疑。從容的人總是有高容量的內(nèi)存和帶寬,處理事情游刃有余,相反,窘迫的人總是顯得思維短路或帶寬不足,常常覺得很慌忙。究其根本,一個人的底蘊不夠,能量不足。
窮人思維習慣于習得性無助。他們看待事物,總是能找到它的負面,好比見一個美女,他第一眼總能發(fā)現(xiàn)她哪里有顆痣,并且在接下來的相處中,他總是不能忘記這個,從而沒法好好享受與美女邂逅的美好時光。他們的世界里起初也許是抱怨命運的不公,時運的不濟。慢慢地,也許演化出這樣的邏輯,我們之所以窮那都是命不好,那些富人高官都是無商不奸、無官不貪,正是因為我們太善良了,沒有與這個世界同流合污,所以我們才這么窮。他們?nèi)藶樽约旱母F合理化,甚至上升為一種道德優(yōu)越感,認為一切不來幫助他的人都是自私的,可恨的。
真正的窮人并不是缺錢的那個人,而是心靈上的貧瘠。愛是內(nèi)心富足之后的自然流露,而不是簡單的一味強調(diào)付出。很多寒門學子,在一個愛的家庭里成長,長大之后顯得更加謙遜、慈悲,更能積極回饋社會,就是這個道理。古人云,窮且志堅,不墜青云之志。不管窮人和富人,差別僅在于物質(zhì)的多少,人格和尊嚴卻是平等的,作為一個窮人出身的人,內(nèi)心深處一定要涵養(yǎng)出一種底氣,一種獨立、主動、負責的人格,一種積極、勤勉、向上的精神,一種開放、包容、分享的格局。
自助者,天助之;愛人者,人恒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