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最為杰出的女詞人之一,她擅長書、畫、詩、詞。
尤其以詞的成就最高,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作品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內(nèi)容豐富,風(fēng)格多樣,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shù)個性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今天我們來賞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宋代〕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的《一剪梅》是宋詞中膾炙人口、流傳最廣泛的作品之一。此詞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因為與丈夫趙明誠分隔兩地,所以她孤單寂寞,再加上思念丈夫,內(nèi)心更增添了悲傷和愁悶。
這首小令,通過對紅荷花、涼竹席、秋夜月等景物的描寫,創(chuàng)造出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烘托出一位孤獨的女性形象。
起拍“紅藕香殘玉簟秋”,“紅藕”指的是紅色的荷花,“玉簟”指的是素凈的涼席。
葉落知秋,那么,紅荷花謝自然也很容易令人察覺秋天的到來?!坝橙蘸苫▌e樣紅”是屬于盛夏的爛漫光景,詞人看著眼前枯敗的荷花,也許會想到流光容易把人拋,又是一個夏天悄然而過,秋天翩然而至,自己卻只能任憑青春空耗,無人作陪,李清照對于丈夫的思念自會油然而生。
假如丈夫還在身邊,她也不用孤孤單單地“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她可以跟丈夫一起攜手登船,共賞秋景,編織又一段美好的人生回憶。如果有心愛之人作陪,她的內(nèi)心就不是空虛寂寞的,而是滿懷喜悅、幸福甜蜜的。
此外,若是不能跟丈夫相依相伴,哪怕能夠收到他的書信,也可以一解相思之情。
她抬頭看向天空,只見一群大雁飛過云層,只是不知道,它們帶來的書信又是誰寄出的呢?由此,詞人發(fā)出來“云中誰寄錦書來”的感嘆。也許,她的內(nèi)心在隱隱期盼,如果是心愛的丈夫寄來的就好了。
“雁字回時”是秋天的一種常見之景,是實寫眼前看到的景象。詞人因為深深思念丈夫,故而看到大雁就會想到鴻雁傳書,會去想有誰通過大雁寄出了書信,會不會是自己的丈夫呢。
“月滿西樓”則是詞作中常見的用來表達孤寂哀愁、相思想念之情的意境。
比如說,李煜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就是這樣一種意境,范仲淹的“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也是類似的意境。
登上高樓的人,一般會感到孤獨,看見明月的人,一般會產(chǎn)生相思之情。既有高樓,又有明月,詞人的心境如何,也就不用多說了。
到了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也是即景抒情。
落花流水的場景,讓詞人浮想聯(lián)翩,她的青春就像落花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枯萎,她的愁緒就像流水一樣,源源不斷,連綿不絕。
兩個“自”字用得好,說明李清照覺得落花流水皆無情,只知道自顧自地飄落、流淌,也不懂詞人內(nèi)心的情愁。其實也還是在側(cè)面寫詞人內(nèi)心的愁緒。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說的是相思這一種情緒,讓詞人和丈夫兩個人的內(nèi)心都哀愁。
最后,“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說的是相思之愁無處不在,如影隨形,沒有辦法排解消除,哪怕舒展眉頭,強顏歡笑,內(nèi)心卻還是揮之不去。這說明,李清照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很深。
李清照是高官之女,才貌雙全,丈夫趙明誠也是宰相之子,家世顯赫,兩個人可謂門當(dāng)戶對、勢均力敵。因為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的共同語言、愛好也很多,故而夫妻感情很好。
夫妻異地雖然痛苦,但是能有一個值得自己念念不忘的丈夫,也是一種幸福吧!總好過有一個每天都不想見到的丈夫。
分別是團聚的序章,忍受了離別的相思之苦,定會迎來重聚的歡欣與感動。